导航菜单

(浙江省)桐庐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

  根据县委十五届三次全会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锚定在推进“两个先行”中打造县域标杆目标,深入实施“优资兴业、聚人兴城、强产兴县”战略,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差异化发展、跨越式发展,努力以一域之光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贡献更多力量。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略高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持续缩小;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35%;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我们将致力“1+9”十个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举全县之力办好亚运马术赛事。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我们要全面落实“简约、安全、精彩”办赛理念,坚持赛事侧与城市侧两线并进,确保亚运马术赛事取得圆满成功。紧抓赛事保障。聚焦正赛主线,紧扣时间节点,细化作战鱼骨图、赛区总任务书,扎实做好人员力量调配,确保赛事调度高效有序。持续做好场馆功能完善、“无疫区”运行维护等工作,深化亚运马术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强化专业团队合作与自身力量培育并举,不断提升马匹事务管理水平。全力办好2023首届中国(桐庐)国际马术公开赛,实现以赛提能、以赛促改,切实提升赛事服务保障能力。紧抓环境营造。持续推进“迎亚运”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高品质优化场馆核心区、亚运分村、通勤道路、富春江两岸等重要节点景观,培育“无废亚运细胞”示范点2个,打造亚运场馆“最后一公里体验区”。用好观赛空间、主题空间等阵地,开展“迎亚运”系列活动,营造全民迎亚运的浓厚氛围。紧抓赛后利用。抓住“开放办赛”机遇,精心策划马术文化展示、旅游休闲、数智体验等活动,争取更多会议会展、体育赛事等落户桐庐,持续扩大马术赛事综合影响力。加强场馆赛后利用,积极引入第三方运维团队,加快培育赛事、培训、制造、交易、文旅等“马术+”业态,确保招引特色马产业项目和马术相关项目3个以上,全力打造马产业新高地。

  (二)致力盯赛道,在产业综合实力上奋力突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我们要紧盯产业主赛道,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开展新一轮传统产业振兴行动,促进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确保规上工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分别增长8%、14%、20%。深度融入市级五大产业生态圈,推动海康威视、艾罗能源、象限科技、千芝雅、富江能源等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强链补链延链,支持中小企业嵌入产业链发展,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10场以上,确保磁性材料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力争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百亿。推动快递物流业全链发展。深入实施“快递回归”战略,聚焦总部经济、研发制造、数字物流、后市场服务等全产业链,新落地快递项目10个以上,完成“三通一达”总部项目建设,快递集运中心建成启用,确保快递关联产业营收、税收均增长10%以上。推动集采中心市场化、专业化发展,确保交易额突破400亿元。实施引人引流工程,加速关联产业数据、研发、人才回归,招引更多总部直属板块落户,支持快递乡贤在桐设立投资基金。高质量举办第五届中国(杭州)国际快递业大会。推动旅游业全域发展。实施全域旅游质效提升三年行动,积极招引国际IP主题乐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开元森泊、小源溪山水运动公园、阆仙谷温泉度假区等项目,确保新落地亿元以上文旅项目6个、景区镇(村)实现全覆盖、旅游接待总人次增长20%,努力打造长三角最佳短途旅游目的地。强化全域旅游休闲IP营销,不断提升全域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多元发展。以健康小镇为核心区,大力发展医疗康养、细胞生物、互联网医疗等产业,确保生命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升级,强化康基医疗等龙头企业引领,持续打造微创外科器械产业集聚地。加强中医药传承与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药材种植、中药制造、中医健康服务等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促进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做大做强迎春商务区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快递科技产业集聚区等服务业重大平台,引导重点企业向平台集聚,实现亿元楼宇(街区)零突破。坚持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齐头并进,做优直播电商、高端消费、休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做强研发设计、数字服务、网络销售等生产性服务业,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加快丰富迎春智谷、中欧城、书香同城、荣正财富广场、利时百货等商贸综合体业态,大力支持工贸结合企业、销售平台企业等链主企业发展,确保新增规(限)上服务业企业60家以上。推动未来产业借势发展。抢抓未来产业发展新风口,聚焦未来网络、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元宇宙、氢能与储能等重点未来产业,加强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和融合应用,鼓励发展微经济、无人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大力培育新科技、新产业,形成制胜未来的产业新优势。

  (三)致力提能级,在经济发展生态上奋力突破。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是提升城市综合能级的重要保障。我们要坚持以更优环境助力高质量发展,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产业发展构筑最优质的生态环境。做大产业平台。以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为牵引,深化开发区一体化运行机制,加快空间拓展、有机更新,确保新增盘活用地2000亩、亩均税收达27万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76%。加快江南片区产城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产业东延。深化特色小镇建设,确保智慧安防小镇高分通过验收、快递科技小镇新增快递关联企业20家、健康小镇产业辨识度和项目高端化得到显著提升。实施小微园繁星引育工程,建成小微园10个,新增入园企业100家,推动特色行业、小微企业集聚化发展。做强企业梯队。建立企业进阶动态培育体系,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0家,新增10亿元企业2家、亿元企业10家、“小升规”企业40家。深化科技企业梯度培育,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70家。深入实施“凤凰行动2.0”计划,争取“浙江共富板”助推企业上市试点,新增上市企业2家,实现鲲鹏企业零突破。做优服务帮扶。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持续迭代企业急需、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出台新一轮“春风”政策。优化“县乡一体”投资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拿地即开工”模式扩面。完善常态化助企服务机制,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设立“桐创投”等基金;进一步畅通融资渠道,确保本外币贷款增长16%以上、普惠小微贷款增速高于本外币贷款增速。做细智力支撑。迭代升级“桐出彩”人才服务机制,完善杭州商学院、杭州技师学院等院校毕业生留桐奖励政策,加快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聚焦人才住房、医疗健康、子女就学等“关键小事”优化服务场景,举办第十二届科技人才周,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和工匠培育工程,确保新增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2家,博士创新站10家以上,培育高技能人才1200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96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