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定不移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坚持把文化作为彰显城区韵味、精神品格的核心基因,持续推进文化强区战略,实现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厚植宋韵文化底蕴。加大南宋皇城大遗址综合保护力度,推动德寿宫、太庙、二十三坊巷、五柳巷等历史遗存串珠成链。发挥宋韵文化研究传承中心等智库作用,构建宋韵话语体系,推出一批具有辨识度的重大研究成果。高质量承办宋韵文化节,持续提升“宋韵文化看上城”的影响力。以文化拾遗、记忆修复和城市展览为载体,整合文保、历保、文博等文化资源,全域建设“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深入实施“品质上城、韵味百巷”创建行动,挖掘古街、古巷、古井文化,打造百条韵味街巷。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依托小营红巷、海塘遗址博物馆等重要文化阵地,推动宋韵文化、钱塘江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传播。开展“上城有意思”系列活动,统筹推进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机关。加强非遗活化利用,创建浙江省“非遗助力共同富裕”试点区。深化“书香上城”品牌建设,新增品质文化生活圈35个,打造邻里书房20家,开展全民阅读、艺术普及、舞台创演等活动3000场,积极创建省首批“幸福文化馆”。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发掘培育文旅IP,做优“6+X”游线矩阵,创建省级4A级景区街道2个,争创全国首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壮大以宋韵美学为基因的时尚产业,完善老字号新国潮、宋韵美妆、国潮美服等文化业态布局。鼓励非遗、工艺美术等领域创新发展,开发德寿宫、古海塘、夏衍等主题文创产品。加快毛戈平、特美刻、群核信息等企业上市步伐,打造文化企业“航母”“独角兽”。着眼影视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国家(杭州)短视频基地建设,加快幸福·横塘里等重点项目落地。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全域文明城市创建机制,深化“上城尚礼”区域文明品牌建设,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做好“最美”选树工作,推进道德模范品牌建设,深入挖掘选树各类先进典型。放大最美人墙、最美凉茶摊等服务品牌社会效应,提升志愿服务精准化、项目化、专业化水平,全力创建文明典范的最美窗口。构建社区邻里文化纽带,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四)坚定不移打造更加美丽宜居生态城区
自觉把人民城市理念贯穿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方面,加快推进城市现代化和管理精细化,共筑高品质人居环境。
加快优化空间布局。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指引,深度融入特大城市新型空间格局,强化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坚持多规融合,加快笕桥等5个控规单元和各类专项规划修编,优化住宅、产业和配套空间。强化土地资源要素保障,确保20个民生保障和基础设施类项目、300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落地。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6400亩。充分盘活存量项目和空间,加快十三湾巷、肉联厂宿舍、笕桥老街、蓝创园等空间开发利用。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协调推进清江路改造抬升工程、潮王路—新风路隧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持续优化路网结构。加强与市城投集团、市地铁集团等市级主体合作,加快钱江新城二期、地铁四期2条线路11个站点建设,完成杭创中心、牛田过渡房等19个项目93个点位征迁清零,收储地块350亩。加大回迁安置力度,竣工安置房39万方,确保安置2100户。完善保障住房体系,筹建公租房5万方、保障性租赁住房3000套、共有产权房1000套。
加快改善城区环境。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实现开工60个、面积150万方,完工80个、面积200万方,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80台,新增停车泊位390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800个,治理存量危旧房16处,扩绿23万方。大力推进未来社区建设,申报创建省市未来社区15个、成功命名5个。深入开展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行动,完成改造项目36个。开展环境品质提升惠民工程,推动中山中路、富春路等道路形象提升,争创省级高品质示范街区。构建大综合城管体系,巩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全力创建省级全域无废城市。严格落实田长制、林长制,高质量推进“五水共治”,打造河道一体化治理和“污水零直排区”标杆。开展重点区域交通精准化治堵,探索道路、绿化等一体化保洁模式。做精做细垃圾分类工作,建设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中心,加强固废资源化利用。打好“三改一拆”攻坚战,持续开展违法建筑拆除整治。
(五)坚定不移健全和完善优质共享服务体系
牢固树立民生所需就是发展所向理念,完善“十分优享”公共服务圈层体系,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共同富裕更加真实可感。
提升教育健康事业。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建成新校新园9所。创新探索“育共体阳光行”项目,家校政社协同助力青少年阳光成长。深化亚运场馆综合利用和惠民开放,新增嵌入式体育场地4.5万方。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均衡布局,着力构建“1+3”分层分类区域化健康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站14家,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创新区。认真落实新阶段疫情防控举措,突出保健康、防重症,建立网格化健康服务最小单元,强化医疗物资储备,提高重点群体疫苗接种率,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强化民生兜底保障。深化“幸福邻里坊”建设,启动83处、建成40处。创建“幸福+”养老服务品牌,持续推进安居守护行动,新建街道康养联合体3家,加快“幸福食堂”系列等老年助餐服务点建设,初步形成“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家门口养老模式,争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打造儿童友好城区,推动托幼一体化建设,新增托位600个,实现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社区全覆盖。深化“暖心网”救助,构建以“慈共体”为核心的慈善体系,推进“弱有众扶”市级试点。优化“特优爱”残疾人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更加注重对特殊人群、困难群体精准帮扶。打造“就创群落”新模式,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动态清零“零就业”家庭。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