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高打,更大力度做强农业。以拓展创新“三个模式”为引领,加速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1+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全国农业开放发展第一县。“1”即,聚焦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深化与中冷投资集团等农业头部企业合作,推广“订单收购+盈余分红”等订单农业产销模式,金融赋能安丘大姜、辉渠小米、柘山蜜薯等特色农产品,在全国率先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打造农民增收安丘样板。“4”即,发展“四型”农业:大力培育开放农业,借势潍坊国家农综区开放发展示范区等“国字号”平台,集聚国内农业头部资源,在农产品加工出口、国际贸易通关便利化等方面趟路子、出经验。举办山东(安丘)出口农产品博览会,新建农产品出口保税监管仓,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30%以上,让“世界菜篮子”成为农民增收的“聚宝盆”。大力培育高效农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新增潍坊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家,培育数字果园、数字菜园、数字牧场15个以上。加强与农科院、产研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组建大姜产业研究院、国家级葱姜研究所,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项以上。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5.5万亩,打造千亩“吨半粮”示范区,粮食产量稳定在6.6亿斤以上。大力培育品牌农业,抓好“安品味来”区域公用品牌运营,推动安丘特色农产品对接盒马鲜生等“新零售”渠道,加速抢占国内高端市场;实施安丘大葱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程,年内新认证绿色、有机、生态原产地农产品20个以上,持续提升农特产品溢价能力。大力培育安全农业,建成投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电子安全码”,实现农业生产、业户经营应检尽检,农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99%以上,为农业长远发展、农民稳定增收保驾护航。
提质扩量,更大力度突破服务业。放大高铁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带动效应,加快中国冷链国际农产品集成交易中心、山东高速鲁东现代物流园落地建设,培育壮大冷链物流、智慧物流、专业物流,打造半岛区域性物流中心。实体化运营阳光养老中心,新建一批助老食堂,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抓好青龙湖儿童欢乐谷、正大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景区等项目建设,新发展3A级旅游景区、省级景区村庄5个以上,争创省级文旅康养强市。
(三)致力城乡融合,持之以恒提能级、增活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实施城市能级活力提升行动,加快与潍坊中心城区相向融合、一体发展,全力打造高质量的城市经济、高水平的城市环境、高品质的城市生活。
做强功能承载,提升城市“品质指数”。突出规划引领,高质量完成市镇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启动重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交通专项规划。提升完善城市路网,实施安阳路及霸王沟改造、青云大街西延、育才路、锦山街改造、青云山路西延等重点工程,启动央赣线绕城段改线,规划建设京沪高铁二线安丘站。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11个、82.7万平方米;新铺设供排水、燃气管网90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30公里,新开通5G基站200个以上。完成小汶河和4条市政道路景观绿化提升工程,新建绿地公园10个,确保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审。
做活新型业态,提升城市“活力指数”。加快培育夜间经济、假日经济、会展经济等新型城市经济,开工建设青云湖北岸中央商务区、希尔顿欢朋酒店,规划建设小汶河风情街等特色步行街,加快欧亚达商业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打造一批高品质时尚消费集聚区,进一步集聚人气、商气、烟火气。实施“四大青年行动”,打造多彩活力的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
做优精细管理,提升城市“文明指数”。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聚焦城市出入口、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扎实开展环境专项治理,让城市经得起远眺、耐得住细看。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和示范区域,打造试点单位(小区、村)20个以上。大力整治交通易堵点、事故多发点,新施划停车位1.4万个,提升市域通行效率。建设城市智能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拓展“数字+”政务、交通、环卫等场景应用,推动城市管理“一屏统览、一网统管”,争创省级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
扮靓美丽乡村,提升农村“幸福指数”。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成清洁取暖改造7000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87个,打造4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塑造干净整洁的农村新风貌。实施配农网改造提升工程,新建改造农村中低压线路92公里。投资9400万元,实施汶河(安丘段)综合治理、洪沟河巩固提升工程,打造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新修改造安孔路(山水集团至沂水界段)、管两路(谷家村至前南路段)等农村公路90公里,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四)坚持普惠共享,倾心倾力办实事、惠民生,创造更高品质的幸福生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发展的每一刻都成为民生时刻。
拓宽富民增收渠道。落实援企稳岗和就业扶持政策,扩大公益性岗位设置,保障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突出创业带动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实施“工匠成才”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育新工匠、新农人1400人以上,打造一支懂技术、有情怀的“金蓝领”队伍。研究制定共同富裕工作方案,探索设立乡村共富公司、共富产业联合体,尽快让全市人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学前教育抓普惠,建成投用普惠性幼儿园6处、改造提升乡村幼儿园42处,争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义务教育促均衡,规划新建玻璃厂片区潍安路学校,改造提升一批创新实验室、标准化运动场,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高中教育提质量,开展强课提质行动和“拔尖创新人才计划”,让更多安丘学子在更好的大学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职业教育树品牌,启动市职业中专扩建,加快潍坊食品科技职业学院开院招生,打造潍坊最具影响力的职业教育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