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清醒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二次产业占比偏低,三次产业结构亟需进一步优化;受疫情冲击影响,消费市场不活跃,部分项目投资放缓,稳增长的后劲需要进一步提升;刚性支出增加与可用财力增长不匹配的压力持续加大,税源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有些干部在用好用活政策、创造性开展工作、妥善解决各类矛盾问题的能力上仍有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绝不辜负代表信任和人民期待。
二、2023年区政府工作安排
2023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起势、攻坚突破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们跨越赶超、再创辉煌的黄金机遇期,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区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部署要求,聚焦“一二三四”奋斗目标,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经济稳中提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建设“更好的奎文”。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任务。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发展实体经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项目为王”,组织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持续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塑强中心城区产业能级新形态。
聚力“工业兴区”优存量、扩增量。坚定不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传统制造业强创新提能级、新兴产业延链条聚集群、产业园区优运营增效能。开展传统制造业升级行动,鼓励伟大工贸、潍柴雷沃等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支持敬科机器人、富俊机械等企业扩产增能,加快青岛啤酒智能化新工厂落地建设,支持浩泰机械、四方新域等企业拓展产业链条,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开展新业态突破行动,支持景致三维、三帝科技等建设数字工厂,引导智慧油客、吉涛生物等招引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建设奎文云计算中心,加快推进百度智算中心落地,推动数字经济、元宇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上规模、延链条。开展园区运营能力提升行动,支持新兴科创产业园、国家应急安全产业园等园区与专业运营团队合作,围绕主导产业布局产业生态;放大汉康生物医药、航天京开等基金效能,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园发展,年内新引进各类企业100家以上。
聚力“金融强区”优存量、扩增量。着力做大金融总量、做活金融业态、做优金融生态,巩固全市金融中心地位。加快“招金引银”,依托潍州金谷、大有金融广场等载体,加大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引进力度,新引进金融机构10家以上。加快发展特色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领域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支持国有企业参与组建城市更新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进一步丰富金融业态。强化金融服务,建设潍坊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组建潍坊基金港,新招引风投、财富管理等金融企业30家,建成金融博物馆,打造“苇湾资本集聚区”。加快推动企业上市步伐,力争实现企业上市“零”的突破。实施信贷增量扩面计划,年内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突破1250亿元。
聚力“商贸活区”优存量、扩增量。坚持高端化、智慧化、融合化发展,着力推动传统服务业提档次、现代服务业扩规模,做强服务业新优势。实施消费提振行动,精准出台政策措施,提振市场信心和社会预期。推动弘阳广场加快建设、云创金谷投入运营,支持泰华城、银座商城等商圈实施智慧化改造、搭建夜间消费载体,积极发展酒吧、咖啡店等“第三空间”,举办第七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持续挖潜汽车消费,年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80亿元。突出发展楼宇经济,建设楼宇经济综合服务平台,开展楼宇运营能力和物业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年内税收过亿元楼宇突破12栋。提升平台经济产业园能级,鼓励壹号仓探索“仓储+”运营模式,支持弘嘉孚建设区域性智慧物流中心,加快南下河农副产品智慧物流园建设进度,拓展供销便民服务网点覆盖面,推动传统商贸转型升级。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新引进电商企业30家以上,交易额突破30亿元。深入实施“千企百展”境外市场开拓行动,新增外贸实绩企业20家,外贸进出口完成100亿元。积极发展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等新兴服务业,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聚力“文化立区”优存量、扩增量。聚焦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变。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古潍县、乐道院等历史文化资源,鼓励金宝集团等骨干企业开发旅游产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新华新阅广场、1532文化产业园优化产业结构,引进图书出版、文化创意等优势企业,打造文创产业高地。加快建设艺术版权资产管理中心,重点扶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游戏动漫等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版权产业。加大婚嫁服务全产业链要素整合力度,支持全影网、海宴城等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共同体,做强“大幸福产业”。支持核艺堂艺术馆、东上虞红炉文化馆等非遗场所创新经营模式,引导核雕、刺绣、皮刻等非遗项目线上发展,拓宽“山东手造”产业链。
聚力“招高引强”优存量、扩增量。深化“六个一”招引机制,组织实施新经济新产业“双招双引”突破年活动,着力招高引强、招新引优,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完善“产业图谱”“招商地图”,突出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精准对接500强企业、重点央企、知名民企,全年签约引进“十强”产业项目50个,到位省外资金90亿元,力争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亿美元。坚持“内外一致”,支持本土企业投资扩能、延伸产业链,打造总部型企业。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招引机制,加大“奎文工匠”培育力度,新引进“高精尖缺”人才7名、高端技术人才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