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6.6亿元,增长7%,实现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位次前移;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1.6亿元,增长7%;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增长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5亿元,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达到13.6亿元,增长1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亿元,增长9.7%;居民收入增长要实现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各项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下达计划。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着力赋能实体经济,打造产业集群新高地
实体经济是云霄发展的基础,也是云霄后发赶超的底气所在。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挖掘传统产业新价值,发展新产业、新经济,不断提升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夯实新云霄现代产业体系的根基。
加快工业崛起。建立产业“链长制”,瞄准清洁能源、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系统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力争新增新上规模工业企业25家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30亿元。以漳州核电为龙头,力促清洁能源产业建链育新,突出核电周边5-10公里范围,围绕“核能、核设备、核技术运用”三大方向,强化招引对接,引办一批核电预制件、辐照应用、同位素生产、海水淡化、核能制氢等核电关联产业,建设核应用产业基地。同步推进核电温排水区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示范基地、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及陈岱曾江垦区渔光互补项目建设,加速形成千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打造漳州能源高地。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促电子信息产业强链提质,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在光电细分市场精耕细作,向能源电子元器件、储能电池、人工智能产品等领域延伸,重点培育汉鼎智能、奥克兰光电、鑫创鑫自动化等成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华锐锂能等企业冲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重塑传统产业竞争新优势。着力挖掘产业潜能,力促食品加工产业扩链增效,深入开展地标食品名城创建,激活富佳宝食品科技园潜能,推动食品制造上下游产业链条进一步集聚;加大本土地标产品培育力度,鼓励特色农产品走加工生产道路,全力普及初加工,突破深加工,加快推动乐味、信越、茂泰、丰特等食品加工项目建设投产,形成与我县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业布局。
激发商贸活力。持续释放消费潜力,加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消费复苏,增强复兴路、中山路、万星城市广场等特色商圈辐射力,谋划启动威惠庙美食广场(二期)项目,举办一批特色消费节庆活动,做活夜间经济。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重点推动“数字+生活服务”渗透融合,鼓励更多商户“一店多能”创新经营,力争全年培育限上商贸、服务业企业130家以上。布局商贸物流,建立县级物流集散中心,引进1-2家大型物流运营企业,加快鸿鹭壹仓储物流、华腾汽配物流等项目建设,逐步完善开放式物流市场竞争机制。做好做深海洋文章,加快创建国家级渔港经济区,重点推进山前中心渔港及长洋、人家二级渔港(二期)建设,实施省级现代农业(贝类)产业园项目,全面打响“水产贝类育苗产业”优势牌,培育一批省级“水乡渔村”“美丽渔村”。加快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经营好“漫步云霄”旅游品牌,着力抓好“乡村游、红色游、温泉游”三大提升工程,加快推进G228滨海风景道建设,打造“山、海”两大精品旅游线路,力争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均增长5%以上。
做强园区平台。扎实推动工业园区环境、动能、产业、服务、管理“五个升级”。完善莆美科创园、开发区产业园、陈岱工业园基础配套,建设云翔产业园创业服务中心,做好南部片区工业基础配套设施项目前期工作,逐步推动园区“水电路气”连线成网。下大力气解决省级工业园区“空白”问题,不遗余力推进云霄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省级标准化园区。把“亩均论英雄”放到突出位置,实施园区企业承诺履约、考核退出机制,大力推广“飞地经济”,推进园区“腾笼换鸟”。建成标准厂房20万平方米以上,让更多企业实现“拎包入驻”。
(二)着力强化项目带动,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
重大项目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必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抓住“双招双引”关键一环,促进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项目落地落实,让发展动能更强、活力更足、质态更优。
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调整成立十大项目攻坚指挥部,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按照“争开工、保投产、抓续建、促前期”的原则,加快推进175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年度投资完成201亿元以上。全力服务在建项目,重中之重抓好核电、抽水蓄能、华龙科技文化园等重大项目推进,力促核电3、4号机组及承包商营地、佰鸿、艾丽鑫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实现重点项目开竣工100个以上。主动谋划新项目,设立20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成立高规格政策研究专项小组,协同前期办、重点办,实时跟进国家、省市产业政策、资金投向和扶持动态,积极谋划、包装、储备、申报一批经济效益高、发展后劲足的项目,重点规划实施第二抽蓄、共享储能电站等大项目,形成项目梯次推进、有序接替、良性循环的格局。
突出抓好招大引强。聚焦三大主导产业,用好三张产业招商地图,充分发挥各乡镇(开发区)招商主体作用,驻外招商队伍“尖刀”作用,商会平台“桥梁”作用,深入开展“一把手”招商、“链长”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一批串链补链强链企业、总部型企业和重点项目,全年力争引进产业项目50个以上。全面提升招商实效,推动灵玲文旅、宏奥科技等31个重点在谈项目早签约、早落地。坚持招引与培育并重,打好政策、服务、亲情组合拳,深入抓好本地优质企业留驻工作,提升建筑业、电子信息等产业产值、税收匹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