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服务业锻长补短。一体推进“大黄山”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用好文化旅游资源普查成果,做大做强会展会议、运动休闲、康养度假等三大特色服务业,实施皖南民俗文化街区、安卓梅达酒店等20个重点文旅项目,制定实施民宿产业对标长三角提档升级行动方案,将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打造成池州旅游“总前台”,过夜游客超过400万人次,进一步打响“山水池州·灵秀九华”品牌。启动建设市级综合物流园、快递物流中心,建成运营韵达区域总部,支持各县区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实施“徽动消费”促进行动,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培育一批夜间消费新热点,发展直播带货等线上消费新业态。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工业设计、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推进一产“两强一增”。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15万亩,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90%、综合机械化率78%,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中有增。深入推进“1+3+6+N”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坚持“五力协同”、“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茶叶、黄精、皖南土鸡、鳜鱼、富硒、林特等特色产业,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3家以上,建成省级长三角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4家。实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农业与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
做强做优园区平台。推深做实开发区“九件事”,实施开发区“一区一策”考核,落实“园区三年翻番”年度目标任务,推进集中区强化镁铝协同,在招引头部企业上取得突破;市经开区晶圆制造项目实质性落地,在国家级开发区考核中实现省内进位;池州高新区单位能耗强度下降5%以上,晋级全省开发区20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东至经开区加快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提升本质安全、环保水平;大渡口(石台)经开区下大力气盘活存量资源,选准首位产业聚焦突破;青阳经开区引进镁铝轻合金精深加工、整机装备项目20个以上。以“亩均论英雄”改革为牵引,探索推行工业“碳效码”,原则上工业项目全部按标准地出让,推动园区节约集约、高质高效发展。
培育壮大“五上”企业。实施“五上”企业倍增行动,分行业建立企业培育库,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五上”企业21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2家、限上批零住餐单位50家、资质内建筑业企业4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13家。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行动,新增专精特新“冠军”企业3家以上。实施龙头企业扶优扶强行动,力争每年滚动培育百亿级企业1家、50亿级企业2家以上。实施企业上市梯队培育行动,动态更新上市企业后备库,落实“一企一专班”服务,新增IPO首发上市2家、报会1家、股改2家。
产业是池州发展最需要加固的根基。我们将更大力度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着力提升产业聚集度、附加值、竞争力,持续推进经济提质扩量增效。
(二)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
推进重大项目攻坚突破。实施市重点项目455个,完成投资525亿元。重点推进5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60个,宝镁30万吨镁合金、星河动力火箭总装生产线、西恩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昀冢陶瓷电容器、天赐15.2万吨锂电新材料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或试产,中建材新材料暨港廊一体化、铜冠铜箔三期年产1.5万吨电子铜箔、天道智能重工等25个项目加快建设,安芯6吋晶圆、凯盛车载显示产业园、宝镁900万片镁合金板、力劲5000台镁铝轻合金装备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制造业投资260亿元。
打出“双招双引”新攻势。制定实施产业投资导向目录,深化基金招商、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场景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全市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220个。建立党政负责人招商工作AB岗制度,市级、县区、园区领导每月分别外出招商1、2、3次以上,10亿元以上在谈项目由市级领导牵头联系、定期调度。将提升主导产业集聚度纳入招商考核,各县区和集中区、市经开区分别引进50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项目不少于1个,每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谋划推进1个百亿级产业项目,进一步发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大招商中心作用。严格落实重大招商项目尽职调查、会商预审制度,推动39个已签约待开工项目尽快开工、84个在谈项目尽快签约、20个长期跟踪项目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实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倍增行动,聚焦“两新一重”、先进制造业、民生补短板等重点领域,坚持紧跟政策谋、对标先进谋、专班推进谋、借力外脑谋,建立政策支持、基金投资两个项目储备库,做深做实规划选址、资金平衡等前期工作,建立严格的项目谋划储备考评激励机制,确保进入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库项目个数和投资规模全省占比不少于5%,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个数和投资规模全省占比不少于5%。
切实加强要素保障。强化重点项目专班调度、“赛马”激励,健全土地、金融、环保、能耗等多要素会商机制,确保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开工率、竣工率、纳统率、储备转化率高于全省。推进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建设土地、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运用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贷款、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工具,支持债贷结合、投贷联动。实行重大项目上级审批事项盯着办、驻点办、包保办,市级事项限期办、并联办、容缺办,以最高效率确保项目最快落地。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出,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我们将坚持以项目比高低、以投资排座次,尽锐出战,引建并举,以高质量项目支撑高质量发展。
(三)坚定不移推进科教兴市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省级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抓手,实施创新发展七大工程,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升到1.7%,新增发明专利300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幅保持全省前列。强化创新平台建设,筹建镁合金产业研究院、江南轻合金产研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科创飞地”建设、引进孵化科创企业15家以上。强化创新主体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以上,净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5%。强化产学研合作,建立技术需求征集、科技成果捕捉、成果转化服务机制,组织开展高性能5G通信用电子铜箔、低成本高品质镁冶炼、教学行为分析机器人等10项重点科技攻关,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10%以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质量强市建设,争创省政府质量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