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聚焦乡村全域振兴,塑造现代化建设靓丽颜值。以“三区同创”为引领,围绕“三片四带”振兴架构,突出工业强基、产业富民、生态筑底,接续打造乡村全域振兴高地。
壮大乡镇工业经济。把标准化厂房建设作为提振乡镇工业的有力抓手,以标厂引项目,以项目促增收。新启动建设乡镇标厂120万平方米,累计建成投用210万平方米,完善基础配套设施,规范管理制度,推动乡镇园区与三大工业园区联动互补发展。强化项目入驻评审,重点引进一批产业契合度高、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的优质项目,新增工业产值20亿元,让乡镇工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发挥乡镇标厂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作用,让农民变成“工薪族”,帮助老百姓端稳就业“饭碗”。推广新庄全域振兴模式,支持来龙打造小城市建设标杆典范、大兴创建一流产业强镇,以点带面推动乡镇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质提效现代农业。聚焦精深加工型肉禽、标准化果蔬、优质籼米三大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引进农业重大项目40个,培育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3家、农业产业化重点联合体2个。推动中国农批·宿迁现代农产品物流园一期、粮食产业园年内建成投产,京东农场、蕴禾现代农业等开工建设。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推进来龙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保持粮食播种面积、总产稳定,省道268沿线全线建成标准化优质籼米示范基地,高标准农田占比超84%。加快省级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全力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建好治好美丽乡村。以乡村建设行动为统揽,全域整治46个改造提升类村庄,新建农村生活污水设施19个,改造户厕660个,省级美丽宜居乡村创成率达100%,集成打造省道268、324、325、346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片区,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诗意田园。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新建农路15公里,提升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45公里。重点改善80年代以前农民住房8800户,提升农房物业管理水平,让群众“住得上”更“住得好”。放大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效应,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培树淳朴健康的文明乡风。
(六)聚焦改善生态环境,守护现代化建设绿色家园。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以发展“含绿量”体现发展高质量,更高品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宿豫。
持续攻坚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压实“点位长”责任,实施120项重点治气工程,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强化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联防联控,让蓝天白云渐成常态。落实河长制,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和断面水质监测,强化六塘河支流综合整治及微环境管理,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重点行业遗留地块、固废危废等管控治理,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常态开展各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统筹推进绿色转型。系统开展碳达峰行动,强化碳排放总量、 强度“双控”和峰值目标管理,探索绿电和碳排放交易机制,对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区域实行低碳改造。发展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抓好排污总量指标核算和总量平衡,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加大传统产业清洁化改造,开展绿色制造企业创建,新增市级以上绿色工厂5家。推进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单位GDP能耗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全面构建生态屏障。实施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能力建设工程,加快张家港宿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顺堤河尾水湿地、宿连航道水系影响工程等10个项目建设,新建农村生态河道150公里,实施河道绿化58公里。优化城乡污水治理机制,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水平。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造林绿化650亩。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提升生态空间管护水平。
(七)聚焦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现代化建设温度质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推进政府、市场、群众同向发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在共同奋斗中促进共同富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大企业稳岗扩岗支持力度,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服务,培育技能人才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市定目标以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持续开展全民参保计划和医保惠民行动,新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000人以上,落实好社会救助、残疾人补贴、大病保险等托底政策,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丰富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教育满意指数,启动宿豫梁丰高级中学建设,加快区实验学校、实验小学、高新区学校建设,年内恒山路小学、燕山路初中建成投用,新增学位4300个。深化合作办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全面崛起。支持宿迁技师学院新校区建设,创建省联院办学单位,打造省重点技师学院。提升全民健康指数,健全“4+6+N”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区妇幼保健院、庐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年内大兴中心医院、来龙中心医院二期、京东社区互联网医院建成投用。开展公立医疗体系提升、南北共建“医家亲”、中医强区等行动,提升中医院三甲医院标准化水平,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升“一老一幼”幸福指数,深化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加快区康复托养中心建设,完成240户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落实三孩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实施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六大提升行动,落实区、镇、村三级创建任务,社会文明程度指数保持全省前列。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二期建设,开展送戏下乡等惠民活动1000场以上,积极争创国家级文化艺术之乡,让百姓在家门口乐享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