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上海市)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4日)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地缘冲突导致粮食、能源多重危机同步显现,疫情反复延宕,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统筹好稳增长、促发展、保安全依然面临较大考验。我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均衡,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发展韧性及抗风险、抗波动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产业能级还有待提升,营商环境仍有完善空间,企业对政策和服务的精准性、直达性有着更高期待。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不断提升,城区管理效能与安全运行保障仍需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一些短板,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在群众关切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就业等公共服务上还需下更大功夫。我们将直面这些问题,以更扎实的举措,尽心竭力改进工作,不辜负全区人民的重托!

  二、2023年主要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的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精品城区。

  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力争与全市保持同步,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5%,精品小区开工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加装电梯完工300台、开工400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以内,全面完成16项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及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可再生能源建设等目标任务,做好“十四五”规划的中期评估。重点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巩固稳中有进发展态势。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稳增长、促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生态,提升产业能级,培育新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夯实稳增长机制举措。将稳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优化稳增长专班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跟踪调度,多措并举持续稳固经济复苏基础。细化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持续走访排摸,主动沟通服务,力争“多增少降”。

  提升产业体系能级。以“3+3”重点产业为支撑,持续做大产业规模,加快航空服务业复苏,提升上海时尚之都建设示范区影响力,推动航空服务业、时尚创意产业迈上千亿级台阶。围绕“十百千万亿”目标,大力发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抢抓新兴产业发展机遇,谋划布局未来产业,进一步提升生命健康、人工智能、金融服务业的显示度和贡献度,推动元宇宙、智能终端、绿色低碳三大新赛道区级行动方案落地实施,加快集聚一批成长性高、创新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新赛道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深化企业服务效能。不断优化“1+8+4”联合招商机制,统筹运用各类招商政策资源和力量,主动走出去招商,持续办好创投沙龙,进一步发挥营商合作伙伴积极性,形成更强招商合力。用好新修订的租税联动政策,进一步调动产业楼宇业主、经营者的招商积极性,加快存量楼宇企业转化和新建楼宇源头招商,持续促进楼宇经济提质增效,梯度培育更多亿元楼、月亿楼。坚持招商与稳商并举,跨前提供服务和政策,提高企业对区域的根植性。持续深化“三级三系”服务体系,及时回应企业诉求,加强跟踪服务,助力企业更好发展。

  着力扩内需稳外需。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办好长宁五五购物节、金秋旅游购物季等促消费活动,优化升级地标商圈,打造特色商业街,进一步激活街面经济,持续做强首店首发经济。依托平台经济发展基础,进一步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促进消费中充分发挥作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东航K1-01地块和程家桥街道250街坊项目开工。稳固外资外贸,搭建中欧企业交流平台,创建运输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区。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与上海海关签署第四轮合作备忘录。加快数字贸易发展,推动数字人民币数字贸易创新孵化基地建设。

  (二)擦亮“最虹桥”品牌,巩固提升先发优势。深度融入国家战略,聚焦开放特征最鲜明、高端产业最集聚、城区功能最完备、辐射作用最突出的发展目标,全面落实“最虹桥”引领行动,努力将战略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加快新老虹桥联动。建立要素互通协调机制,加强创新政策叠加共享,推动新老虹桥招商联动、项目联动、功能联动。通过老虹桥城市更新、新虹桥开拓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区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中的势能和影响力。从品质形态、功能业态、人文空间、服务配套等方面促进虹桥-古北商圈焕新升级。加快实施国展中心项目,抓紧引进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相关国际化专业平台,提升开放型经济服务能级。加速推进晶耀虹桥、天山路街道115街坊商办项目、娄山关路445弄综合项目、15号线娄山关路站换乘通道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虹桥31号地块源头招商。完善商业配套,塑造消费特色,提升商圈消费吸引力。完成虹桥公园更新改造,将其打造为商圈核心公共空间。

  加快政策措施落地。落实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发展条例,加大总体方案和新一轮政策推进力度,推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储备、民营企业总部培育、内外资投资类企业注册等政策落地,力争虹桥机场国际航运功能、保税维修等高含金量政策取得突破。拓展光大安石虹桥中心企业服务集成审批功能,推进涉外民商事调解中心、航空争议调解中心有效运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26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