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握战略机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优势进一步厚植。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和城市数字化转型两大机遇叠加赋能、联动发展,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打响“最虹桥”品牌。成立东虹桥发展办公室,发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长宁片区行动方案、重点任务清单、重点产业目录以及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推动总体方案26项高含金量政策落地,其中设立招收面向全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20项政策有效实施,研究形成新一轮虹桥政策升级版建议清单。长宁片区综合税收同比增长23.7%(剔除留抵退),占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比重近40%。“虹桥之源”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成为第三个市级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制定发布生态园18条政策。与上海地产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共同促进老虹桥地区产业和形态提升。宜家荟聚、春秋总部、虹桥人才公寓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优化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功能,持续打造“大虹桥商务会客厅”和“长宁服务企业大讲堂”品牌,举办大讲堂活动116场,服务2.6万余人次。进一步扩大“虹桥友谊联盟”影响力,推荐3位外籍人士荣获上海市“白玉兰荣誉奖”、5位荣获“白玉兰纪念奖”,均居全市首位。
深化“数字长宁”建设。深入实施“3320”数字战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复苏的主引擎,成功举办首届上海数字贸易论坛,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数字贸易创新孵化基地落地长宁。尚街创邑空间获评首批上海市直播电商基地。58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综合税收同比增长32%,占全区税收的比重达到54%。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达到252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数字生活便民惠民,应用场景不断延展,便捷就医2.0版实现区属医疗机构全覆盖,北新泾街道智慧社区入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智赋百景”。启动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特色实验基地(养老)建设,发布全市首个数字养老报告,开展首批“养老院+互联网医院”试点。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建设,率先完成数字基座区校两级部署。长宁图书馆“新页书房”成为全市首个“智慧图书馆”。数字治理智慧高效,深入推进“一网通办”,网办率位居全市前列。扎实推进“一网统管”,城运平台3.0版上线运行。新建5G基站380个,全区5G信号基本全覆盖,助力机场集团“5G+数字孪生国际航空枢纽应用示范”项目获批国家新基建项目。建成数字长宁体验馆并运行良好。
做强改革创新引擎。发布实施长宁区优化营商环境5.0版方案,在全市首发注册许可容缺办理事项清单。加速推广数字化电子发票试点应用,推广比100%,位居全市前列。稳步推进社区服务个体工商户集中登记等改革试点。持续扩大“一业一证”试点,行业覆盖数和制证发证数均居全市第二。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签约合作,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深化“科创中国”试点,推荐6家企业机构入选年度“科创中国”榜单,“虹桥智谷”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获评年度上海唯一的优秀双创示范基地,“上海硅巷”科创街区落地长宁。率先试点人才引进市场化评价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现人才引进落户全程网办。出台留学回国(境)人员过渡期内租住人才公寓支持政策,首例新政引进的留学人才落户长宁。全年办理人才类落户6022人,其中留学生2036人,接近上年总量的5倍。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关停并转”企业50家。
(四)坚持以人为本,办好民生实事,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积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全力打造更富品质的“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15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年度预定目标,持续推进民心工程,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大力破解“老小旧远”难题。优化为老服务供给,新增养老床位208张,完成适老化改造400户,万宏悦馨养老院正式开业,清池路养老院项目启动建设。入选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区。发布全市首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优化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5所公办幼儿园新设托班,顺利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级督导。着力改善居住环境,制定新式里弄卫生设施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新开工5万平方米,精品小区建设开工130万平方米、竣工65万平方米。加快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进度,全年开工312台、完工301台、签约510台。推进停车难综合治理,新增居民错峰停车泊位310个。新建市级充电桩示范小区21个,居全市首位。
全面提升社会事业水平。聚焦“五个有活力”,促进教育高品质发展,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规模调控达成目标。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同仁医院、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选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全市首创社区全科医师在互联网医院多点执业。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光华医院获评全国中医特色重点中医医院。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打破医院围墙,跨前一步将心理服务送往校园、楼宇,做实精神卫生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入选第五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以“何以爱长宁”为主题,打造6条音乐、艺术、非遗巴士微旅行线路,举办虹桥国际音乐节,推出云观展、云赏戏等线上“万千百”文化惠民活动,选送作品《爱上这座城》获第十九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虹桥街道入选上海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街镇。
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全力以赴稳岗促就业,出台区级稳就业政策措施,举办“百日千企万岗”招聘系列活动,稳就业补贴惠及企业650余家,稳定就业岗位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2.96万个,完成全年目标110.28%,完成率居全市第一,仙霞新村街道获评第五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深化救助领域“政策找人”,全年发放各类社会救助金额2.1亿元,惠及31万人次。区民政局获评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率先实现街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全覆盖。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筹措8472套,廉租住房做到应保尽保。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标准化建设,颁发首批优待证。推动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征兵、双拥、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档案、残疾人服务、对口帮扶等工作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