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过去一年的发展殊为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部省属驻甬单位、驻甬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消防救援队伍,向“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宁波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去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不及预期,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稳进提质的基础尚不牢固,企业生产经营还面临多重困难,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不强,支撑性大企业大项目大平台不多,经济韧性还需进一步增强;创新动能支撑不足,新兴产业占比不高、带动力不强,大院大所作用有待发挥,人才总量和劳动力素质尚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动能转换还需进一步加速;城市能级品质有待提升,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还有明显短板,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中心城区极核功能偏弱、人口规模偏小,大都市建设还需进一步发力;市域社会治理领域仍有不少风险隐患,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环境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基层治理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应对处置风险能力亟待增强,生态环境承载力不高,城市本质安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政府自身建设还需持续推进,政策供给精准度不高,部分工作人员担当意识、攻坚能力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腐败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切实推进解决。
二、2023年主要目标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省市党代会部署、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决策、省委部署和市委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六个更好统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提振市场信心和活力,突出巩固现代产业和实体经济优势,突出增强创新发展和改革攻坚动能,突出提升双循环枢纽能级,突出优化城市格局和功能品质,突出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深入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加快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取得新突破,为推进“两个先行”、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开好局起好步。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继续缩小;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保持全国占比份额;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能源和环境指标完成省下达的计划目标。
做好今年工作,要重点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打好政策组合拳,推动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厚植“靠实力说话”的底气,以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经济稳进提质、领先领跑。二是牢牢把握扩大高水平开放的战略部署,把开放作为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重要法宝,彰显“向东是大海”的胆识豪气,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大力度引导企业用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拓展多元国际市场,更实举措推进有效投资落地放量、消费提档升级,为经济稳定可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三是牢牢把握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重要要求,更高标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大力推进城乡更新提速、公共服务提级和基层治理提效,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塑造“高端又大气”的最美城市形象,全方位彰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品质魅力。四是牢牢把握全球一流、全国领先、全省领跑的工作标准,加强高水平现代政府建设,敢闯敢为、敢干敢首创,尽显“逐浪立潮头”的胆气,全力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构建最佳亲清政商关系,大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让各种资源要素全面迸发活力,让各项改革充分释放红利,让各类主体竞相在宁波创业兴业。
重点做好十方面工作。
(一)加速产业能级跃升,着力增强实体经济竞争优势
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探索两业融合新路径,进一步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发展壮大先进制造实力。全面开展链群培育,协同推进整零对接、进口替代、强链补链,持续壮大绿色石化、汽车、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争创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区2个、产业链共同体5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着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之城”,加快推进吉利新能源汽车系列等重大项目,建设新能源整车智造等四大高地。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柔性电子等未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和8%。加快甬矽芯片封测二期、拓普汽车系列等在建项目进度,开工建设杉杉锂电池等重大项目。强化工业用地“两区两线”管控,开展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整治提升三类企业3000家。持续培育“大优强、绿新高”企业,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0家左右,继续保持全国城市第一;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120家、上市公司1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