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深入实施“双碳”十大专项行动和新一轮专项行动,聚焦零碳技术、低碳企业、近零碳园区三大重点,推动生产端、消费端、环境端融合,高水平规划建设中瑞低碳生态城、零碳科技产业园、创新零碳谷,争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分类整治“散乱污”企业,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推行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提升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成效,推广光储充一体化等应用场景。新建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4050个、换电站15个,打造城市三公里“充电圈”。
更好彰显文旅融合魅力。深度参与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着力提升“乐游无锡”活动品牌,加快建设“两山一湾”等重大文旅项目,大力发展数字文旅,打造文旅科创产业集聚区。做精做强无锡山水文章,建好用好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扎实推进“两河”整治提升,策划打造精品水上旅游、水上竞技和军嶂古道、龙山步道等时尚健身品牌。加快市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交响音乐厅等重点文化设施和鸿山、阖闾城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建设城市精神展示馆。坚持创新供给、创造需求双向发力,实施“百匠千品”非遗传承创新工程,扩大锡剧、紫砂、惠山泥人、精微绣、留青竹刻等影响力,让非遗传承有奔头、有未来。加快编纂《无锡史》,办好太湖读书月活动。
(七)坚持共富导向,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共同富裕幸福美好城市。
着力扩就业促增收。制定落实推动共同富裕行动计划,研究形成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的有效举措。健全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持续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更大力度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措施,实施创业基地能力提升计划,擦亮“创响无锡”品牌。完善大培训工作格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细落实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商业、养老、医疗、社保等便民事项,整合构建“15分钟为民服务圈”。扩围缴费困难群体贴息续保政策,全面推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扎实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3610”行动,统筹打通社会救助体系,完成市救助管理站异地建设,推进市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二期建设。强化稳价保供,保障好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加强慈善总会、基金会、志愿服务机构等融合互助,构建大慈善格局。新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超3万套(间),建成共有产权保障房1500套以上。促进多层次医保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积极发展商业保险。
深化健康无锡建设。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专项行动和医疗科技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争取更多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平台在锡设立分中心。支持各大医院与上海医疗机构深化对口合作,做强江大无锡医学院、南医大无锡医学中心,加快市妇儿中心、江大附院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新瑞医院二期等建设,组建市医疗康养集团。进一步做实做优分级诊疗体系,推动医联体医共体紧密型实质化运作,提档升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力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和远程医疗,实现二级以上医院“医学影像云服务”全覆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设立国家标准化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无锡分中心,启动45周岁以上人群癌症防控全周期管理。开工建设市奥体中心,利用闲置用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项目100个以上,办好锡马、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精品赛事,打造运动友好型城市。
聚力关爱“一老一幼”。实施积极的人口发展战略,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大力实施托育服务扩容行动,落实好新建住宅小区配建托育服务用房,新增普惠托育机构20家、托位数3000个,建成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5个,争创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开展“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服务行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呼叫服务中心“三中心联动”,扩大家庭病床、家庭照护床位、养老床位供给,打造“家门口的医养服务”;实现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开展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1500户以上,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无障碍设施建设,新建和提升社区(村)助餐点80个,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
当前,疫情仍处于流行期,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国家部署和“乙类乙管”要求,紧紧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紧紧围绕满足群众就医用药和生活需求,持续夯实提升医疗救治和分级诊疗能力、药械储备和应急保供能力、重点人群防护和服务保障能力,落细落实医护人员等群体关心关爱举措,全力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今年,我们将继续实施民生服务“十百千”行动,统筹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微幸福”民生工程和“民声留言板”事项,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遴选提出12项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人代会审议票决,更好把政府做的事变成群众期待的事、百姓满意的事。
(八)坚持安全发展,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忧患意识,常态化开展安全稳定风险排查化解,全力筑牢安全底线防线,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盯紧抓牢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紧盯危化品、城镇燃气、消防、自建房、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实现全市燃气居民用户“管阀”更换全覆盖,实现对高层建筑、商场市场、“九小”场所等消防排查整治全覆盖,持续压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试点,协同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推进京杭大运河堤防加固等防汛重点工程,提升极端灾害天气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