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25日)

  建设宜居宜业乡村环境。围绕产业、置业、就业有机融合,加强“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聚焦“一环两带”乡村振兴示范区,引导各类资金向风景道沿线重点示范村集聚,扎实推进章广精品果园、大柳滁菊产业示范园、施集茶香半岛、珠龙蓝莓果蔬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启动国家麻栎产业示范园一期建设,培育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积极推动木炭出口权获批,争创国家级特色区域“麻栎之乡”。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高质量完成施集丰山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启动大柳赵巷、施集棵子卫建设。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完成6个重点自然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全域推进新一轮规划保留村庄公共基础设施提升项目,完成农村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实施沙黄、珠龙水厂改扩建工程,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2.1公里、养护提升85公里。

  打造绿水青山生态环境。扎实做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推进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五控”落实,持续降低PM2.5浓度,不断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开展清流河乌衣下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攻坚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河道综合整治,确保国控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固废危废监管,系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切实保障土壤环境安全。统筹推进河湖长制,持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扎实开展滁河、皇庆湖幸福河湖建设。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完成人工造林3000亩、森林抚育3万亩,建设国家战略储备林20万亩。落实碳达峰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鼓励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完成能耗双控年度目标任务。推动碳汇产品入市交易,探索森林碳汇开发利用新路径。

  (四)聚力促创新,三项改革继续深化

  推深做实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闲置宅基地入股、合作、退出等多种盘活路径,健全宅基地跨集体有偿使用、资格权重获与保留等制度体系。深化田长制改革,推行耕地网格化监管,健全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机制,完成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工作。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扩面,探索农业“标准地”等供地新模式,推进承包地“确权确亩不确界”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完成71个村(社区)“政经分离”,组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探索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市场主体创新经营机制,力争50万元以上经济强村占比达50%。结合数字乡村建设,扩大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范围。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提速提质提效上狠下功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持续减环节、减时限、减材料、减跑动,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扎实做好365天“不打烊”“跨省通办”和商业广场政务服务便民站建设,丰富7×24小时自助服务内容,不断拓宽为民服务渠道。加快涉企服务部门职能转变,完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 “首席服务员”工作模式,主动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让企业家投资放心、创业安心。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改造优化政府工作流程,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完善部门横向互动机制,形成各部门信息共享、工作协同的政务生态。

  稳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改革。完善“城市大脑”平台建设和智慧社区建设,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推广使用,进一步强化“一网统管”建设,健全“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社会治理体系。适时启动镇街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基层治理能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1+5+N”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有效化解重点信访积案。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三个狠抓”专项行动,完善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预防控制体系,与浦口区共建联防联控机制,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强化“一镇一委一站”建设,健全基层消防组织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化长三角一体化警务联防合作,持续做好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统筹抓好校园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全力守护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妥善处置化解存量债务,切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

  (五)聚力办实事,三大民生不断改善

  办实事暖民心。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民生财政支出占比稳定在85%以上,扎实做好民生工程。持续推动十项暖民心行动,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200人,“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达标率超55%。聚焦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新增老年助餐食堂(助餐点)18个、老年学校3个,推广老年大学教学点校地共建模式;新增幼儿托位400个、公办幼儿园学位2250个。其余各项监测指标全面完成年度任务。

  兜底线保民生。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把工作重点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着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确保顺利渡过流行期,实现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三类人群”动态监测帮扶,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推进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拓宽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实施棚户区改造5000套。推进城乡养老服务站、社工站建设,积极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示范区。落实社保扩面征缴及城乡低保提标,持续做好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社会救助工作。

  优服务解民忧。加快实施腰铺片区城市更新,开工建设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期项目,清流河乌衣老街段、南谯段防洪治理工程全面竣工,积极推动南浦一级公路(南浦滁河大桥)项目。完善明湖新区社会事务承接机制,确保接得住、管得好。常态化开展文明创建,高效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大教育投入,推动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持续增长;统筹教育资源,开工建设旅游商贸学校南校区二期,加快推动创业路小学扩建、湖心路小学二期扩建工程,新增公办幼儿园7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区公共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全面完工,新建银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供给,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成省级卫生乡镇2个。繁荣文化事业,完成“十五分钟阅读圈”建设任务,积极推动与长三角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深度对接。全力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08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