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还要做大,地区生产总值总量位于全省市辖区末位基本盘没有改变,经济份额占全市总量比重过小、“四上”企业数量较少,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距离“小步快跑”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项目建设还要加快,项目意识和专业能力不强,项目落地、推进速度不快,亿元以上项目不多、特别是缺乏具有牵引性和带动性的大项目;三是发展基础还要巩固,住房、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还有欠缺,闲置土地厂房资源利用不充分,一些支柱型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营商环境距离先进地区仍有差距,生态环境保护还要持续发力;四是民生保障还要兜牢,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交通等方面供给与人民群众期盼仍有差距,民生工程和暖民心行动要做深做实,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要紧盯不放;五是作风建设还要加强,一些干部工作水平和担当意识不强,缺乏攻坚克难的毅力和勇气,特别是部门协作配合、区域统筹协调亟待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将增强斗争精神,直面问题困难,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和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做好全年工作至关重要。当前,八公山区面临并将长期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既有“时间表”,也有“路线图”,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各项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等国家战略持续赋能;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产业综合体建设、城市更新、土地整治等措施将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旅康养、新材料和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等产业的集聚,城乡基础设施的提升完善,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
各位代表,没有比发展缓慢更大的问题,没有比错失机遇更大的遗憾。机遇只会垂青奋斗者,我们必须要抢机遇、用机遇,增强“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面对困难不气馁、面对阻碍不回避,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全力以赴谱写八公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2023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求,坚定“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旅游立区,工业强区,文化兴区”发展路径不动摇,认真执行区委决策部署,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区第十一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安排,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争取更好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8%,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指标控制在要求目标以内。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设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坚持系统思维、打好组合拳,推动一二三产深入融合、互促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小切口突破。围绕“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深化“景村联动”,开工建设妙山民宿四期、闪冲民宿二期和“山谷里”露营基地二期等项目,完成山王种植采摘观光园、淮滨乡村休闲体验站等建设,更多地打造小、精、美的体验式、观光式特色现代农业,把乡村旅游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新动能。推动工业经济总量持续壮大。按照“规模化开发、标准化建设、功能化配套、市场化推进”的思路,全力以赴加快八公山绿色发展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建成标准化厂房13.5万平方米,同步开展“以厂招商”,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继续提升改善工业集聚区道路、管网等各项基础设施,强化“亩均论英雄”绩效评价,做好“腾笼换鸟”文章,激发释放发展潜力。开工建设循环经济园区、淮河能源储能电站、豆腐食品加工示范园、品悟即食食品、水面漂浮光伏发电等项目,建成九源环保材料、力科远景输送、豪云建材等项目。帮助在区企业平稳度过生产经营关、市场开拓关、转型升级关,助企“稳定提振恢复”。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户。推动现代服务业竞相发展。擦亮用好“八公仙境,豆腐故里”金字招牌,做好“山上”“山下”两篇文章,加快风景区各项基础设施扩建升级,推动核心引擎项目、汉阙君泰度假酒店项目等建成运行,创新办好文旅节等相关活动,尽快补齐吃住游购娱短板。结合文旅优势、立足现有基础,建成新庄孜医院老年康养项目,打造八公山康养品牌。继续开展“惠民消费”活动,激发市场消费潜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新增限上商贸企业5家。
二是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活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把市场主体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持续健全完善经济发展体系。聚势改革创新。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推深做实经济发展和行政体制、社会治理、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举措,打破壁垒、打通梗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扩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增强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政产学研用一体创新体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件。聚焦项目建设。按照“聚焦国家资金投向、聚焦产业转型发展、聚焦全面补齐发展短板”的原则,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项目、新兴产业等领域持续攻坚发力、积极“跑省去市”、大抓向上争取,尽最大可能争政策、争项目、争资源。开展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用地“全域整治”。健全重点项目包保调度机制,清单式、闭环化推进规划、土地、安评、能评、环评、施工等节点工作,确保问题在第一时间解决。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25个,总投资32.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同比增长25%。聚能“双招双引”。落实“领导干部要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放在招商引资工作上”要求,围绕“三大新兴产业”,锁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目标,时时刻刻把抓招商、引项目落实在行动上。拓展丰富与合作共建地区在产业培育、“双招双引”、园区经济等领域合作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全年引进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12亿元。聚力营商环境。持续落实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严格执行“十做到”“十严禁”,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加密企业联系走访,常态化开展现场办公活动,拓宽问题反映渠道,依法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让市场主体切实感受到营商环境在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