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30日)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合肥篇章,为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更大合肥力量。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提高到3.6%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节能减排完成省控目标。

  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更大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国有经济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大力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深入推进“一改两为五做到”行动,尽心竭力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保驾护航,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5万户。实施规上企业培育工程,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新增“四上”企业超过1500家,新增百亿企业6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100家以上。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开展投资攻坚行动,实施200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实现投资4500亿元,谋划储备一批“两新一重”、城市更新、综合交通等领域重大项目。深化投资“赛马”激励机制,优化项目全流程审批,拓宽多元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策性金融工具、中央预算内投资,发行政府专项债400亿元。精准开展“双招双引”,力争引进世界500强10家左右,招引50亿以上重大项目25个。

  促进消费加快恢复。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面提升消费能级,争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商业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建设特色商业示范街、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推进淮河路步行街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建设,打造一批场景消费体验中心。实施品牌创建工程,新引入50家首店、旗舰店,培育一批合肥“中华老字号”,打造“徽动消费·合肥GO”品牌。实施业态丰富工程,创新数字化、品质化消费场景,发展新零售、电商直播等新业态,推动更多合肥产、合肥造上网销售、走向世界。实施县域消费升级工程,培育一批功能完善的乡镇商贸中心,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向农村延伸。

  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加快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扩大实体经济融资规模,全年新增人民币存贷款5500亿元,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6家。聚焦科创和产业,建设高水平项目资本对接平台,促进政府母基金、产业基金和市场基金联动发展,打造“创投城市”品牌。创新财政金融产品,放大“政信贷”效应,“信易贷”总规模超2000亿元。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及时出台稳增长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更大范围“免申即享”、精准直达各类市场主体。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整治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加大煤电油气运保障,更好解决企业用工问题,让市场主体安心放心发展。

  (二)更强担当塑造科创优势

  加快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合肥路径,全力服务保障国家实验室,加快“国之重器”建设。实施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三年行动,提升能源、人工智能等六大研究院运行效能,开工建设先进光源、量子精密测量等大科学装置,全力打造未来科学城。建成未来网络合肥分中心,加快推进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主体工程,启动建设合肥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在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谋划争创新的国家实验室或基地。加快建设量子信息未来产业园,打造“世界量子中心”。

  深入推进人才强市建设。实施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培育计划,引进扶持“高精尖”人才100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00个、高层次产业人才1000名,争创国家高水平人才平台。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开展企业人才自主评审试点。建设市场化人才服务平台,推行“一站式”“组团式”服务,全力打造人才高地。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纵深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提升安徽科技大市场运营水平,转化科技成果3500项以上,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100亿元。突出产业导向,强化科技赋能,注重外引内联,提升35家协同创新平台运行效能,新增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0家以上,新建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15家以上。实施场景创新三年行动,新增示范性应用场景100个以上,深度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高标准建设科大硅谷,推进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与科大硅谷融合发展,在全球创新资源富集区布局建设海外科技创新中心、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广泛汇聚全球创新力量,打造享誉世界的创新之谷。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万家高企”培育增效三年行动,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0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万家,培育科技型骨干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100家以上。办好中国科协年会、中国航天日、科技创新日、科交会等创新活动,搭建国际国内科技资源对接服务平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0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