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以更实举措壮大工业经济,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围绕实施“四个计划”[11],修订完善“保扶增”专项扶持政策。推进“培育成长”计划,实施递次纳规行动,培育规上企业25家;支持皖翔电力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新增亿元企业10家、5亿元企业5家。“3+3+3”模式推进“雁阵发展”计划[12],力争高迪循环园、鸿杰威尔等企业上市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创建创牌”计划,开展创新转型示范,新增省市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6家;强化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培育,认定省市“专精特新”企业5家,争创国家“小巨人”企业1家;推动制造业技改升级,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技改投资增长30%,建设省市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5个以上。推进“僵尸处置”计划,实施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和差别化政策供给。深化5G应用,打造“5G+工业互联网”“5G+智慧应用”试点示范3—5个。支持丁集婚纱礼服、固镇羽绒羽毛、新安羽毛球、苏埠绳网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新兴产业体系,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力争工业投资增长3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0%。节能环保(含新能源、新材料)首位产业重点推动英科再生、天通新材料、中轩新能源等建成投产,招引国轩新能源、路华锂电池等项目。装备制造(含汽车零部件)主导产业重点推动恒源机械、国泰铝业等扩能达产,招引亚太汽车零部件、中铁铁路轨枕等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推动奇盟光电、首玻光电产值倍增,智能影像光电、超大尺寸量子屏幕等项目建成达产。生命健康产业重点推动富美医疗、大别山中药饮片等增资扩产,德正堂二期等项目快速推进。

  扎实推进“以升促建”。分步实施智慧园区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设立高新投公司,实现投融资一体化。加强与安徽大学绿色经济研究院、复旦大学宁波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提升“两园一中心”及企业小微园孵化实效,推动春晖孵化器提档升级,力争裕科创建省级孵化器。深化与海宁经开区、合肥高新区、包河经开区等共建,实现优势互补、深度合作。积极融入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动创建,推进“科创安徽”试点园区建设,争创安徽科技大市场六安分市场。争取安徽大学与六安市共建产业研究院落户高新区。持续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服务效能,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取得阶段性进展。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达66家以上。引导、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推进高迪近零能耗集成建筑技术实验室等项目建设,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达4家以上。支持青网众创空间创国家级。引导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力攻关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实施省重点研发和科技重大专项4个以上。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争创省质量强区。

  (二)以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顶格推进双招双引。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6+1+N”[13]招商推进体系。围绕“1+1+N”产业,突出产业链招商和高新区、驻外招商组招商,力争实现“1210”“1212”[14]招引目标。积极开展资本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扩大线索来源,优化项目质量。探索以购买服务方式开展产业分析、项目论证、尽调、风控等工作,做到精准招商。加强跟踪帮办服务和要素对接保障,强化履约监管,缩短落地开工、建成达产进程。以速度、质量为导向优化考核办法,重奖优秀单位和有功人员。力争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5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0个,新引进开工项目41个,实现到位内资120亿元、利用外资5800万美元以上。加快“一网两库”[15]建设,强化人才内培外引,力争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3000名,认定省级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以上。

  全力以赴攻坚项目。把握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政策机遇,瞄准重点投向,突出“准实细”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发行专项债10亿元以上,争取各类转移支付30亿元、金融机构融资45亿元。实施“1560”计划[16],“两个维度”同步推进前期工作,落实“四督四保”“五项机制”,推动项目早开工、快建设、见成效。计划开工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4个、竣工14个,完成投资168.6亿元,计划开工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58个、竣工53个,完成投资62.9亿元。

  精准调动要素集聚。注资增信区城投公司,扩大融资规模。加大与优质社会资本合作,共建产业基金,发展创投、风投等运作模式。发挥政府资金撬动和平台搭建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实施新增耕地3000亩、“增减挂钩”项目3000亩,完成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处置任务,高效保障大项目好项目用地。强化企业用能管理,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稳妥推进铸造产能摸底置换。

  (三)以更深层次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释放发展活力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优化区乡财政管理体制。持续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升高新区“标准地”供地比例。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评定分离”方式招标。探索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加快“数字裕安”建设。推进农村供水经营体制改革。完成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成果,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开展河湖管护提升行动,建设省级幸福示范河湖1条。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推深做实田长制改革。

  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细落小。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确保纾困惠企资金快速直达市场主体。推深做实“四送一服”,拓展全程帮办服务,压实干部包联责任,持续推进精准对接、精准帮扶。坚持企业诉求台账管理、跟踪督办,高效解决招工、融资等难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51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