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巢湖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2月28日)

  今后五年奋斗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在合肥市“增速领先,贡献提升”,综合实力进入“长三角第一方阵、全国县域百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5%,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节能减排降碳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蓝图绘就,重在落实。今后五年,政府工作主要任务是围绕高质量发展,坚持“五个聚焦”,建设“五个现代化巢湖”:

  (一)聚焦工业立市,建设产业兴、实力强的现代化巢湖。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转型升级之路,紧扣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配置要素链,挺起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脊梁。走好“新兴产业壮大、传统产业升级”的集聚发展之路。实施产业升级、企业增效、创新驱动、产业链集聚“四大工程”,培育400亿电子信息、100亿新材料、50亿高端装备制造、50亿生物和大健康产业集群,创建新材料省级战新产业基地,打造电子信息战新产业集群,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地;推动食品加工、建材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到2026年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产值超50亿元企业5家以上,其中产值百亿元企业不少于2家。走好“科创+产业”的科技赋能之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省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40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分别增长10%、15%。完善中科智城“孵化—产业”双创平台,打造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独角兽”和“瞪羚”企业。走好“平台高端、要素齐备”的生态优化之路。提升居巢经开区经济门户地位,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产城融合,力争产值翻番,跻身省级开发区20强。深化“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推广“拿地即开工”模式,提升土地“含金量”。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政银企合作,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浇灌产业“良田”。

  (二)聚焦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美、环境优的现代化巢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成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全国先行示范。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大气“五控”、“四水共治”、土壤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行动,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持续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铁腕整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果。打好生态提质组合拳。实施“碧水、安澜、富民”工程,谋划和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确保“一湖清水向东流”。实施“五绿”工程,提升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地率,增强生态产品供给和碳汇能力。开展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全域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争当绿色转型引领者。对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严格落实能耗双控要求,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培育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新产业新业态。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社区、绿色家庭,实现“全民减碳”。

  (三)聚焦城乡融合,建设颜值高、气质佳的现代化巢湖。坚定不移走全域统筹、一体化发展之路,构建品质城市、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的新格局。优化区域功能布局。主城区优先发展现代商贸、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商圈经济、街区经济,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半岛区域推动与滨湖科学城一体规划、一体建设,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文化旅游、大健康产业,打造城市化、工业化、文旅化、生态化“小滨湖城”。巢南区域发挥产业和山水优势,发展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特色产业。巢北区域依托合滁产业走廊和便利交通,培育道口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高地。争取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合肥市环巢湖片区建设政策资源,支持黄麓镇等乡镇打造美丽城镇。提升中心城区能级。按照中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城区,更好适应人口增长、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需求,打造合肥市域副中心。推进城市大建设,促进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打造宜居城市、品质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序推进房屋征收、老旧街区改造,建设一批精品地段、精品景观、精品建筑,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树立全周期城市管理理念,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接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路径,力争所有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促进农业园区升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跨越、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农村电商民生工程、乡村旅游振兴工程。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构建“八横七纵八联”县道网和现代化农村水利体系,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把乡村建成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四)聚焦改革开放,建设动能足、格局新的现代化巢湖。坚定不移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之路,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抢抓重大战略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动与沪苏浙城市交流合作,积极承接高端资源溢出。主动参与合芜马、合滁产业走廊建设,加速融入合肥主城区,谋划争取产业协作配套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聚焦光电通讯设备、新能源汽车、新型液晶显示等领域,精准嵌入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及合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地标。争当新时代改革先锋。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健全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服务企业制度,打造省内一流营商环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市属国企市场化运作、现代化管理、多元化经营,增强核心竞争力。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进财税金融、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改革联动突破,积极探索一批巢湖特色改革试点。提升全方位开放水平。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一号工程,力争每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大力引育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创业团队。推进居巢经开区与合肥市开发区产业合作,加强与安巢经开区联动发展,支持合巢产业新城建设。积极推动引江济淮、巢马城际铁路、明巢高速、巢黄高速、岳武高速、宣商高速等重大项目,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紧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机遇,加强与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联动发展,进一步拓展国内外贸易。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230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