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从严从实,交出忠诚干净担当的“作风答卷”。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讲重作”“讲严立”“三个以案”等警示教育,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市委作决策、政府抓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细。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工作、向市政协通报情况,高质量办理各级人大议案建议940件、政协提案1237件。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政府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中介服务清单制度。坚持依法行政,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全面落实,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率100%。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9万条。“12345”热线、市长信箱、政府总值班室来电来信办复率100%。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府会议、文件、督查分别减少62.4%、42.1%、31.7%,“三公”经费下降23.8%。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各位代表!
即将过去的2021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以“工业立市”三年倍增行动计划为主抓手,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获省政府激励表彰,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投资环境、绿色发展竞争力位居全省第4、第5、第6,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和本届政府圆满收官。
(一)工业立市积势蓄能。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家、战新企业11家,重点工业企业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全力推进55个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云海镁合金模板、竹田汽配等25个项目开工,宝玛克一期、宜安云海二期等21个项目竣工,全市首个单体总投资超百亿元工业项目欧菲光亮灯投产,开工、竣工产业项目数创近5年之最,工业投资增长54.5%。实施技改项目61个,技改投资增长31.8%。强力推进“双招双引”,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3个,其中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国家创新型县建设深入推进,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2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5.1%。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50%,技术合同交易额3.2亿元。中科智城正式开园,心之声、有方医疗等33家科技型企业入驻,4项科技成果进入安徽创新馆,获评省、合肥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二)发展活力有效激发。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常态化开展“四送一服”,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43个,减税降费约2.83亿元。“容缺办理”“不见面”事项达35个、295个,“家门口办”受理点覆盖所有镇街。量身制定建筑业扶持政策,新增资质建筑企业25家,建筑业总产值100.6亿元、增长7.3%。要素保障坚实有力,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7.2亿元、建设用地指标7197亩。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新增贷款63亿元,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额7.8亿元。建立“金融服务队”“金融智库”,开展资本市场业务培训、股权融资路演,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16家,直接融资信息服务平台备案股份公司4家。迭代升级人才新政,慧软科技、云海镁业人才团队分别获得省、合肥市创新创业资金支持。重点改革纵深推进,处置批而未供、低效利用土地4540亩,推行“标准地”供地模式。开展国有资产专项检查,焦姥花园、人才公寓等国有公房处置规范有序推进。大建设管理体制优化完善,投促中心机构调整圆满完成。
(三)生态治理富有成效。实施环巢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2个,烔黄片节水灌溉示范区工程等6个项目完成建设,双桥河区域初期雨水调蓄等6个项目顺利推进,垃圾焚烧发电、万山存量垃圾处置项目启动前期工作。建设林长制改革示范区,“三大湿地公园”基本建成。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等工作有效落实,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2%。半岛污水处理厂单池通水,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面提升改造。“五清”行动全面推进,14个合肥市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双桥河创成合肥唯一省级示范河湖。蓝藻防控扎实有力,基本实现无蓝藻异味。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水稻绿色种植4.8万亩,化肥农药施用量持续负增长。建立环境监督长制,中央和省环保督察转办信访件整改全部完成,17处违法图斑整改销号。
(四)城市品质蝶变升级。岳武高速、明巢高速、G329改扩建加速建设,方兴大道东延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实施大建设项目174项,巢湖大桥、三中路延伸段建成通车,南巢中心消防站、二中新校区主体完工。旗山枫景三期、滨河家园一期、书香苑等11个安置点交付使用,安置1932户30.7万平方米。完成房屋征收13.5万平方米,市政处、柴油机厂等14个地块征迁扫尾清零。完成西坝口及10个城区泵站加固工程,城市防洪达到百年一遇标准。天河公寓D级危房成功解危。文昌阁竣工验收,博物馆、图书馆新馆即将开放。掀起文明城市创建热潮,拆除违法建设4.5万平方米,“地毯式”整治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环境,持续开展道德讲堂、志愿服务、干部助创活动,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检验收。
(五)乡村振兴谱写新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91家,农产品加工产值63.4亿元、增长3.1%。长三角绿色农产品“158”行动完成销售额9.4亿元。建成市级电商直播基地和槐林电商服务中心,网上零售额20.8亿元。粮食、生猪实现稳产保供。柘皋镇跻身全国镇域高质量发展500强,槐林镇、中垾小联圩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中庙街道和散兵大岭村、黄麓洪疃村获评省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三权分置”改革持续深化,农村产权交易额6395万元,“三变”改革村达157个,集体经济强村达42个。整治提升较大自然村179个。提升柘黄、沐集等4个灌区,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1.9万亩。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57.3公里、扶贫工程26.6公里,获评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