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民富裕富足。接续实施衔接资金项目,加强扶贫资产规范管理,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要素资源向乡村汇聚,实施“万企兴万村”专项行动,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平台载体拉动、创新创业驱动,推进特色种养业基地创建,加快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完善长古旅游公路功能,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以上、家庭农场15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以上,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健全小农户同合作社链接机制,深化全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深化农村改革,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成果,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力争实现“经济强村”全覆盖。
(四)强化保护治理,在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上开新篇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坚持铁腕执法,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回头看、回头查”,实施重点排污单位在线监测和用电监控,严厉打击偷排偷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全面提高项目准入条件,严格工业项目备案管理,落实工业项目备案主要领导负责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推动高能耗建设项目转型升级。全力推进肥东经开区、合肥循环园“标准地”改革,建立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指导性控制指标体系,明确建设项目投资、能耗、亩均税收等控制性指标履约承诺出让。坚持“亩均论英雄”,盘活利用存量用地开展“双招双引”,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攻坚突出环境问题。强化工业污染治理,推动工业污染源稳定和总量管控,加快重点耗能企业技术改造,推进天然气、电能替代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五控”措施,落实扬尘治理“六个百分百”规定,持续推进非道路移动机械专项整治,强化渣土运输管理,严厉打击超限超载、抛洒滴漏等行为。实施城区电子礼炮禁鸣,常态化推进禁烧禁燃禁放,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加快循环园废气在线监控平台项目建设,确保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开展河湖“清四乱”,推进“五水共治”,动态清零城镇黑臭水体。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推进滁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二十埠河流域雨污混接整治,加快不达标水体限期达标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四方磷复肥磷石膏消纳、港口码头和河道岸线整治,确保市控断面水质稳定在Ⅴ类以上。持续开展“绿盾”行动,加快龙泉山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等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强土壤环境重点企业监管,落实土壤和地下水监测及信息公开工作。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强化医疗污水、城镇污水及医疗废物监管,增强固体废物处置能力。
加快生态环境修复。巩固巢湖、滁河干流肥东段“禁渔”成果。实施绿色矿山试点工程,推进双山矿山公园建设,让更多废弃矿山重披“绿衣”、再现魅力。推深做实新一轮林长制改革,深化“五绿并进”机制,持续创建省级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实施退耕还林更替修复、荒山生态复绿等生态修复工程,打造退耕还林示范县升级版。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美化、亮化、绿化品质提升,按照“三点一带”思路,高标准推进红石咀公园、黑石河河口、迎霞塘湿地、湖岸沿线地带保护与修复,加快实施十八联圩湿地、蓝藻防控体系等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沙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实现巢湖自然生态屏障“串珠成链”。
(五)突出共建共享,在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上开新篇
推动幼有所育向幼有善育转变。落实落细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让育龄人口敢生育。增加优质托幼服务有效供给,加快托育机构选址及建设,鼓励民办义务教育机构转型托育服务,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加大无证园治理力度,新建幼儿园3所,新增学位1440个,支持优质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
推动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落实“双减”举措,升级课后服务,优化作业与考试管理,健全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管理机制。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开展城乡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深化落实高考“三新”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合肥一中教育集团肥东分校建设,确保2022年秋季顺利开学。完成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验收。综合推进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老年教育工作。
推动劳有所得向劳有厚得转变。落实托底帮扶就业政策,聚焦协鑫、晶科等重点企业,强化用工服务,为企业精准输送技能人才。加大“清欠”力度,保障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工资。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各方作用,合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劳动争议“先行调解”原则,提升“两网化”建设水平,积极有效化解劳资矛盾。严格工伤案件办理程序,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推动病有所医向病有良医转变。全面启动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积极推动县中医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加快实施县中医医院医技综合楼和白龙、八斗、长临河等乡镇卫生院新改扩建项目。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水平,多措并举提升新冠疫苗接种率,加速建成全民免疫屏障。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稳定村医队伍。持续推进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通过培训带教、远程会诊、智联网医院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医保基金监管,落实国家和省市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开展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推深做实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和健康服务管理试点工作。
推动老有所养向老有颐养转变。将居家养老基本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保障范围扩面至全县60岁及以上半失能、失能老人。整合肥东四院资源,打造现代化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健全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重点关注失能、伤残等能力缺失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努力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抢抓医养产业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桥头集白马山康养小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