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加快建设以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为重点的战新产业基地、以国家示范物流园区为基础的长三角现代物流基地、以提供优质公共服务为重点的乡村振兴先行区,确保2023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地区生产总值“双千亿”目标,推动县域经济迈入“全国五十强”行列,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开启肥东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
——比肩先发地区,高端化推进转型升级,打造产业发展“新地标”。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合肥市“2833”产业发展工程,重点培育“新光大道”战新产业集群,构建新能源新材料、光伏光电、大健康大数据、轨道交通与高端装备制造八大产业基地,加快打造“百亿头部企业、五百亿产业集群、千亿工业产值”。做强产业发展“主平台”,支持肥东经开区“腾笼换鸟”“退二优二”,打造省级战新基地、全国示范园区,引导合肥循环园产业集聚,打造合肥特色产业创新示范、循环经济升级示范“双示范园区”,夯实合肥上海产业园合作基础,打造长三角省级合作新平台。
——等高对接主城,精细化推进建设管理,冲刺文明城市“金招牌”。举县而为、全员发动,力争2023年创成全国文明城市。高起点推动中心城区深度融合,加快老城区提升改造步伐,加速新城区规划建设进程,推动核心功能向和睦湖片区布局。高密度构建现代化交通体系,对接区域立体化交通走廊和重大设施布局,构建“四横四纵”高速公路网,优化高速出入口布局,“十四五”实现所有乡镇15分钟上高速。高水平塑造城市品位形象,推进精品道路和特色街区建设,营造简洁、大气、流畅的城市景观。高标准加强城市管理,推进背街小巷、建筑工地、铁路沿线、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下决心整治拆除一批集中连片城中村,实现旧貌换新颜。
——全域联动推进,差异化推进城乡融合,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聚焦空间融合,完善县乡村三级乡村空间规划体系,编制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专项规划,围绕产业发展,推进功能互补,加快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林果、休闲农业等功能分区和建设,构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聚焦“三产”融合,以打造“六次产业”为抓手,突出抓好农旅、农工、农商深度融合,拓展产业链,延伸价值链,对接消费链,切实实现一产强基、二产延链、三产赋能。聚焦“三治”融合,推进村级事务阳光公开和村规民约落地落实。积极发挥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理事会作用,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久久为功发力,系统化推进环境治理,做好城湖共生“大文章”。高质量推进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构建江淮分水岭生态屏障。加快推进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实施“雨污分流、雨水调蓄、污水处理、清淤疏浚、堤防加固”五大工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天空、陆地、水域三大方位,突出“修山、增绿、治气、净水、清废”,推进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对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型,推动绿色循环发展。
——瞄准短板弱项,常态化回应群众关切,争当共同富裕“排头兵”。不断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让各类创业主体圆梦肥东。深化与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发展,争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完成学前教育“双普”国家验收。完善各类体育设施建设,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体育强县。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速实现“健康肥东”。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加快乡镇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转型。健全高品质精神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持续深化县级融媒体改革,加快建设包公故里文化园、档案方志馆,丰富“城乡文化菜单”。
三、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
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在增强县域综合实力上开新篇
推动战新产业集聚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围绕“两地一区”目标定位,突破轨道交通等关键装备建设瓶颈,推动中铁新型轨道交通和智造产业园、京冶轨交核心零部件等项目建成运营,培育具有全国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依托协鑫光伏、晶科能源等重点项目,不断完善上下游产业配套,继续引进头部企业,推动储能、智慧能源技术企业落户,加快建成新能源制造产业基地。优化“双招双引”激励政策,实施“项目+基地+基金”招商模式,整合优势资源攻坚潜力大、基础好的战新产业项目,力争签约协议投资突破4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