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2月29日在漳州市长泰区第十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漳州市长泰区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长泰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福建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漳州,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领袖关怀和巨大鼓舞。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扎实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活动,突出“爱长泰、美长泰、兴长泰”主题主线,持续深化“1658”强区工程,全区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连续三年蝉联全省城市发展“十优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5.5亿元,下降8.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60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40元,增长7%,较好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建平台、兴产业,经济根基越来越稳。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壮大。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物联网产业集聚区获评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链长制”做法在全省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标准化工业园区高效推进,改造、盘活厂房20万平方米,三大主导产业税收增长7%,带动全区税性比提高2.4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设立县区级综合性政产学研科创平台,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总量突破百家,安麟智能科技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兴岩集团晋升为建筑施工特级资质企业,新增国家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各2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成功创建。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稳妥推进,银塘工业园并入开发区管理,经济开发区全省综合排名前移十四位、首次进入全省三十强。旅游大市场进一步构建。第四届全域旅游发展大会在岩溪隆重举办,旅游协会注册成立,10个文旅项目投入运营,武安入选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林墩获评省级森林康养小镇,全区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7%、21.5%。现代化农业进一步做优。规划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86.5平方公里,29个、总投资16亿元的农业产业项目启动实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新改建高标准农田6900亩,粮食种植面积9.14万亩、产量3.96万吨,全面完成下达任务。获评全省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级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考评全省第一。
(二)扩投资、促消费,发展动能越来越足。项目攻坚加压奋进。163个区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5%,金嘉华卫生用品等90个项目开工建设,东方醒狮储能电池等77个项目建成投用。《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出台实施,新策划生成项目125个、总投资205亿元,争取预算内资金1.63亿元、国债专项债10.83亿元。招商引资加快推动。组织赴东南亚等地推介招商,“闽南宝地·舒心长泰”北京推介活动成功举办。签约昌德利等项目68个、总投资128亿元。出台新一轮集约节约用地促进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亩均论英雄”导向进一步树牢,助力历史遗留问题、外资落地难等瓶颈有效破解。消费潜力加速释放。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2088万元,是全市首批完成任务的县区,撬动消费1.3亿元。举办“全闽乐购”系列主题活动9场,吸引人流24万人次。美纳斯宾馆等6家酒店投入运营,新增床位300张。岩溪晚八点夜市、银塘广场美食城鸣锣开市,龙津社区、兴泰社区等商圈获评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三)解难题、破瓶颈,营商环境越来越优。精心服务企业。第四届民营企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选聘一批县域重点产业链专家。第四季度建立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两个月内放贷7.55亿元,有力疏通了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等堵点。“千名干部挂千企”、驻企特派员等活动精心开展,协调解决企业反映问题249个,助企招工2600多人,兑现惠企资金1.25亿元,“手拉手”供需对接达成合作4.2亿元。高效服务市场。营商环境“118”机制深化实施,14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验收即办证”,“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面推进,148个办理事项整合至16个,政务服务即办率98%。租赁厂房审批权限下放开发区,平均会审时间压缩50%。深度服务人才。产业人才大数据系统正式上线,精准对接全国123.5万家科技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实时采集500多万名科研人才数据。开发区人才公寓加快建设,马洋驿馆专家楼投入使用,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124名,新创设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工作室等科创平台13个,兑现引才政策资金1267万元。大兴尊才之风服务人才建功立业做法全市推广。
(四)抓城乡、提品质,宜居家园越来越美。乡村振兴结出新硕果。乡村振兴大走访深入开展,“跨村联建”深化实施,16个联村党委谋划实施联建项目30个,完成投资3.42亿元,林墩乐动谷等11个项目建成投用,“跨村联建话振兴”活动顺利举办。乡村振兴热度综合指数全省第一,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现场会在长泰召开,入选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省级林下经济重点县,在全国率先创立“新林人”协会,坂里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乡,积山成为全区首个村集体收入超千万的行政村。城市建管实现新进展。中山南路——后庵片区城市更新等11个项目全面开工,龙津园夜景二期等8个项目建成投用,金里花园二期主体封顶。泰龙花园、环卫宿舍楼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湖珠水库输水管道先行开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开展。生态文明取得新成效。15个环保项目完成投资3.55亿元,吴田山废弃矿山治理修复2269亩,开发区“污水零直排区”项目开工建设,枋洋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实现突破性进展,29件中督信访件完成整改销号。开展水质提升百日攻坚,“一图一表一机制”“六大战区”创新实行,龙津溪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控项目建成投用,全流域优质水比例提升50个百分点,省控岩溪桥、高层桥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大气治理“点位制”巩固拓展,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省排名前移三位,再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成绩。
(五)惠民生、增福祉,百姓生活越来越好。民生实事持续抓牢。13件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12.8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1.3%。一中集团化办学改革纵深推进,兴泰幼儿园、马洋溪幼儿园顺利投用,新增学位810个,获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新建立高层次医疗专家“师带徒”关系4对,设立名医工作室21个,3个案例列入全国健康细胞典型。金石碑刻传拓保护成果首展隆重举办,《长泰记忆》等书籍编纂出版,长泰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馆。中国气排球公开赛等7场省级以上赛事成功举办,林墩水上运动中心成为省船艇运动协会首个推广基地。社会保障持续兜牢。新增城镇就业520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06人,区就业综合服务基地投入使用,顺利承办全国劳务协作状况交流会。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2.9%,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6.6%。群众热切关注的区公益性公墓建成投用,首批接受预订150穴,11个村级生命公园完成建设。安全底线持续守牢。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入开展,地震、突发事件等应急预案精细编制。在全省率先建立县域安全感指数系统“一张图”,区镇级综治中心全面升级、实体运行,社会大局保持安定稳定。
(六)强作风、争一流,政府效能越来越高。始终忠诚为政。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引导政府系统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始终高效施政。新一轮机构改革稳妥推进,“股长做派”“科长天大”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新创省级以上品牌53个,市对区绩效考评全市首位。始终依法行政。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1件、政协委员提案77件,满意率均为100%。片区联合执法机制建立健全,打通基层综合执法“最后一公里”。始终廉洁从政。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均压减5%。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治生态更加纯洁,更加风清气正。
此外,审计、档案、人防、供销、气象、工会、侨务、科协、共青团、妇女儿童、志愿服务、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和深切关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干部,向驻泰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消防救援指战员,向来泰创业务工人士以及所有参与、关心、支持长泰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全区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有所放缓,投资增长压力加大,民生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均衡,生态环保问题还有不少,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政府治理能力还要持续提升,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全力推进解决,不破楼兰誓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