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2月25日在海沧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上
海沧区人民政府区长 黄鹤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海沧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厦门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为我们把脉定向、指路引航,极大激发全区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2024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在区委领导下,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落实“快字当头提效率、机关带头转作风”专项行动,着力提信心、稳增长、惠民生、保安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8.9亿元、增长6.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2068.6亿元、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82.7亿元、增长7.3%,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55.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
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昂扬“敢为人先辟新径”的斗志,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提升。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建立“张榜选帅、揭榜挂帅”机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09%。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兑现科技专项和人才扶持资金3.4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8.2%,新入选市级重点产业紧缺人才数量全市各区第一。创新主体发展壮大,净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4家、累计530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累计29家,士兰明镓等4家企业入选潜在独角兽企业,安捷利美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深化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46款在研新药品种已申报或进入临床试验,其中,九价宫颈癌疫苗等3款Ⅰ类创新药和1款Ⅱ类改良型新药即将获批上市;93个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获批;厦门食药检院扩建暨医疗器械检测中心项目加快建设。
二是先进制造业加快倍增。坚持增量与存量双轮驱动,62家企业入选全市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中仑新材在创业板成功上市,艾德生物、厦钨新能源成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戴尔乐高尔夫球车在个人用途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招商引资促增量,健全“主要领导带头、招商办牵头、小分队协同”机制,举办招商大会,新增签约项目126个、总投资205亿元,招商实绩竞赛排名保持全市前列;总投资120亿元的士兰集宏8英寸碳化硅项目落地开工,全球硅片循环利用领军企业RS科技中国区总部签约落户。增资扩产拓存量,加力破堵点、优服务,新增增资扩产项目69个、总投资71亿元,在库增资扩产项目228个、总投资488亿元;“智改数转”初见成效,82个数字化转型改造项目加快实施,法拉电子、远海集装箱码头项目入选全国5G工厂名录。
三是现代服务业加快扩容。新兴业态持续壮大,中国(厦门)智能视听产业基地海沧拓展区引进企业93家、注册资本金10.5亿元,潼欣园等龙头企业有效赋能新电商产业,推动互联网及商务服务业快速增长。市场活力持续迸发,抢抓“两新”政策契机,开展购车节、家电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和补贴超5000万元,撬动销售额10亿元;投入超6500万元支持企业开展设备更新,推动设备投资增长59.1%。商业品质持续提升,以文旅创意为特色的城市交通商业综合体——3Q城开业在即,SM马銮湾项目即将完工,全市首个五星级海洋酒店——宏东渔旅酒店加快建设。
四是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打造。有力落实一揽子存量及增量政策,兑现惠企扶持资金超12亿元,新增商事主体1.1万户、总量达7.8万户。企业服务不断深化,全省创新性成立企业“进不了窗口”事项综合服务中心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分中心,区主要领导累计召开“服务企业接待日”27场,有效破解企业创新产品临床研究、挂网入院等难点痛点,开创政医企协作新格局;与海沧法院联动、率先全市推行“优企名录”,创新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政务服务拓面提效,全流程网办事项占比75%、排名全市各区第一;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国家重点事项上线,办理时限平均缩减74%;推动全省首单企业购买商业秘密被侵权损失保险落地。
(二)铆足“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拼劲,全力扩大有效投资
一是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坚持“区主要领导月调度、分管区领导旬调度、部门周调度”,“八办”“五促”机制效能进一步提升,实现项目迅速转段、高效推进。新策划2000万元以上项目92个,总投资360亿元、增长115%;在库投资项目273个、总投资1672亿元。出台“促开工”政策,前期工作平均用时缩短至120天,士兰集宏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55天,鑫朋工贸项目实现全市首例“四证同发”。全力提速96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完成率均超过125%。
二是加力攻坚产业项目。秉持“产业立区”理念,以服务保障“全力度”,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发展势头更强,在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6个、总投资476.4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均排名全市各区第一。投资结构更优,在库工业项目249个,完成工业投资124.9亿元、增长49.6%,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4.3%,高于全市平均9.1个百分点,工业项目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支撑。项目效益更好,大博医用材料、法拉四期等64个项目投产,当年新增产值48亿元。
三是统筹强化要素保障。抢抓国家政策“窗口期”,积极争取资金37亿元,切实保障产业项目、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等重点领域资金需求;打好“财政政策+金融工具”组合拳,通过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超24亿元,运用市级增信基金等工具为591家企业提供近50亿元融资支持。坚持专班服务、精准调度,完成农转用1050亩,征地855亩、交地1312亩,完成土地出让14宗、面积52.6公顷,产业用地从选址到出让提速33%,保障瑞幸咖啡、特宝四期等一批优质项目落地;生物医药产业园五期、轻工视讯产业园竣工验收,新增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
(三)彰显“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魄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一是综改任务扎实推进。以综合改革试点引领全面深化改革,首批综改授权清单任务全部完成,3项改革成果列入厦门综改首批50项全国首创改革举措。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环保数字化监管、跨海峡支付新机制等3个项目被列为全市“三争”改革示范案例。围绕产业发展、两岸融合等改革方向,深入谋划第二批综改授权清单。
二是两岸融合走深走实。加力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促进经济融合,新增台资企业52家、总数达712家;开通首条跨境电商对台直航航线,两岸经贸往来更加便捷。促进社会融合,首创“医保+公证”服务,台胞就医更加便利;深化台青参与乡建乡创陪护式服务,辐射群众近6000人次,东孚“幸福餐”爱心传递公益项目彰显两岸亲情底色。促进情感融合,颜思齐情景组歌荣获第九届福建艺术节剧(节)目奖,持续举办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汉字文化等系列活动。
三是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大力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海沧港集装箱吞吐量889万标箱,占厦门港总量超七成;港区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首个自动化海铁联运项目即将建成,芦澳路通车在即,海景路下穿海沧支线开工;深化港区交通综合治理,新增集卡停车位1252个;推动14个临港产业项目建设、总投资72.6亿元,厦门港多式联运智慧物流中心项目用地出让加快推进。充分发挥自贸区优势,海沧港综保区二期通过验收;全省首单船用生物燃料油成功加注,特色航运服务有力拓展;中欧班列(厦门)开行52列、货值超17亿元;黄金珠宝、燕窝加工等重点产业平台持续发展壮大。
四是资源资产有力盘活。实践探索、总结推广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3+1”经验模式,推动3宗、面积8公顷低效用地盘活利用,7家企业利用既有用地改扩建,在不新增1平方米出让用地的情况下,增加建筑面积30.7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提高了0.7。盘活国有闲置资产17.3万平方米,海投集团古楼4#地块打造为华帜职业教育产业园;厦门中心ABCD座整体转让取得实质进展,有望实现“资产去化+产业导入”综合效益。
(四)凝聚“协同发展谱新篇”的合力,扎实提高城乡品质
一是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卓有成效。全域推动9个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策划生成102个项目、完成投资4.8亿元,第三次全市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现场会在新垵村顺利召开、市委总结四点“新垵经验”。配套更为完善,拆除违建腾出空间31.6万平方米,为文体设施、广场绿地等公共服务配套留足空间。安全更有保障,超7000栋出租屋全部完成消防技改,全链条整治经营性自建房、“三合一”场所、电动自行车等消防安全隐患。产业更加优化,下大力气清理和整顿高危低效产业,立足各村特色禀赋,策划商业街摊规点、夜市等15个产业提升项目,预计每年可新增村集体收入超1500万元。治理更具长效,所有城中村均成立物业公司,统筹管养、服务、运营等业务,区街智慧管理平台建成投用,宜居、宜业、智慧、和谐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是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整治农村房前屋后环境问题1425个,持续推动40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项目,加力实施农村自来水、路灯等改造工程,古楼农场获评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19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有序推进,总投资4.2亿元的商业综合体祥露祥禾广场开业,每年可新增村集体收入300万元;新垵正顺公寓、温厝社区一期项目顺利引入酒店和公寓运营方。率先在全市建设引客下乡综合服务平台,带动农文旅产业增收超1200万元。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超额完成耕地恢复、粮食油料生产任务。扎实推进与宁夏泾源县、新疆吉木萨尔县等地对口支援,做好与长汀县新时代山海协作以及与漳州台商投资区闽西南协同发展工作。
三是基础配套更趋完善。海沧新城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荣获2024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交通路网不断优化,新建和改造道路6.5公里,海沧鳌冠大道开工建设,石囷路等22条道路通车。公共设施更加健全,建成首座24小时工会驿站,新增公共停车位479个,增设电动车充电口2841个,新建5G基站246个。实施19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超4000户。
(五)厚植“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深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全面开展第三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环境信访投诉总量下降18.2%。高质量完成厦门西海域省级“美丽海湾”创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市首位,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土壤安全利用率均达100%,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开工。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有力推进治水兴水、治林兴林工作。新增(改造)园林绿地87.4万平方米,建成4个“口袋公园”;实施海沧湖环湖景观提升及清淤工程,完成体育中心南、北侧公园改造升级,为市民打造家门口的湖光绿岸。
二是教育医疗扩面提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建成华师附中四期等5个项目、新增学位4920个,海沧职业中专扩建项目开工;高考特殊控制线上线人数创历史新高,中考学业评估值保持岛外各区第一;全市唯一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医疗服务更加优质,复旦肿瘤厦门医院开业运营;海沧医院完成病房改造提升、改扩建一期工程获批开工,建成后病房床位数将达1000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蝉联全市各区第一。
三是文体旅事业活力绽放。金沙书院落成开放,成为文化传承体验新高地;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完成24处第二轮不可移动文物集中保护修缮。新建(提升)71个体育运动场地设施,高质量举办一批品牌赛事,海沧半程马拉松赛荣获“世界田联标牌赛事”。开展天竺山桐花旅游节等文旅活动150余场、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办好“星光湖畔电影汇”“剪辑师之夜”等金鸡百花电影节重要配套活动;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4.3%和18.6%。
四是社会保障有力有效。民生社会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超七成。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强化失业人员兜底保障,城镇新增就业1.87万人。加大“一老一小”保障力度,第二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封顶;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开工建设,新增普惠托育机构4家,每千人托位数达4.34个、数量全市各区最高。有序推进过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便民服务场所建设改造。稳妥实施钟山居住区安置房票试点项目,努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完成兴港花园四期、兴钟林三期2个安置房项目大产权办理。
(六)筑牢“居安思危不懈怠”的防线,坚定维护安全稳定
一是社会大局平稳向好。深入推进平安海沧、法治海沧建设,获评全省第五轮首批平安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化电诈问题治理,刑事警情数下降11%,扫黑除恶好评率100%、位列全省第一。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信访件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均为100%。深化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片区联合执法等机制;大力推进执法司法监督,执法工作满意率位列全省第三、全市第一。
二是安全根基更加夯实。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三年“双下降”。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深化消防重点隐患、城镇燃气等专项整治行动;率先全市采用信息化手段对D级危房实时监控,460栋危房实现长效解危。开展海上船舶专项整治,清退乡镇船舶193艘,“三无”船舶保持清零状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三是治理能力显著提升。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建设实现街道全覆盖,东孚一站式矛盾调解机制获中央政法委肯定。率先全市组建10支城中村应急综治队伍,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响应处置能力。稳步推进“一网统管”项目建设,整合汇聚13个系统416项数据资源。在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和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
(七)永葆“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姿态,切实加强政府建设
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常态长效纠治“四风”,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认真抓好巡视、巡察、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舆情应对处置机制,建强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服务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64个。41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把有限财力用在保障重点和改善民生上。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92件和政协提案119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同时,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军民融合、退役军人、双拥共建、人防海防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审计统计、侨务外事、档案方志、消防救援、防震减灾、质量强区等工作实现新进步,共青团、工会、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慈善等事业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人民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海沧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驻区单位、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向广大投资者和建设者,向关心支持海沧发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海沧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中美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加剧,海沧经济外向度高,近半数工业企业涉及对外贸易,受国际不利因素冲击更大,叠加国内需求不足,稳增长面临更大挑战;科技创新引领仍需加强,新型工业化步伐还要加快;投资拉动缺乏有力支撑,好项目大项目接续不足;财政收支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国企债务风险仍要加力防范;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有待进一步提质增效;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干部担当作为、改革创新的意识还需增强。对此,我们将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