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突出城市更新,全力呈现精品城市新面貌
树牢人民城市理念,坚持业态立城、文明塑城、文化润城,让城市布局更合理、环境更优美、治理更高效。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强化规划刚性约束,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加强城市风貌管控,精致塑造现代城市新形象。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完善蝶湖片区功能配套,新建改造惠阳南路、和平南路等4条道路,林洋南路建成通车。实施绿化提升行动,提标改造一批花海街道和公园绿地,新增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高标准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稳步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新建改建供水管网4.5公里,新增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点位300个,支持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解危C级房屋9幢,持续做好沿街建筑外立面美化亮化,让老城区展现新颜值。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坚持常态长效,深入开展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等“微治理”,争创省城市管理示范市。启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命线工程,统筹推进城市管网“一库多平台”建设,完成燃气“瓶改管”改造1500户。有序实施既有违建“三年清”整治行动,持续规范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不断净化城市视觉空间。扎实开展垃圾分类治理,完成撤桶并点150个。完善智慧物业管理系统,加快小区物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创成省级物业管理示范点2个。
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加强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加快江海垦牧文化展示区建设,赓续历史文脉。启动热电厂旧址改造,推进镇村志编纂文化工程,焕新城市记忆。开展“文化幸福365”“四季欢歌”等活动,深化“书香启东”建设,精心组织创作一批沙地文艺精品,推动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足。坚持以文兴业,持续加大文化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实施南通市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不少于10个。整合江海景观、张謇文化等文旅资源,深度开发亲海游、康养游、研学游等精品线路,争创4A级旅游景区1家,创成省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六、突出乡村振兴,全力塑造富民强村新样板
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升产业发展质效、乡村建设成效、强村富民实效,绘就“新时代鱼米之乡”生动画卷。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挥区域农业服务中心作用,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加快打造粮食精深加工、四青作物、水产品、紫菜四大产业集群,争创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压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新建提升高标准农田6.7万亩。做精做优“地产三宝”“吕四海鲜”等特色品牌,实现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三牌同创”,力争培育市级以上农业品牌1个、农业龙头企业4家,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86%。加快海洋牧场人工鱼礁二期建设,完善渔港冷库、交易市场等功能配套,积极创建吕四省级渔港经济区。
促进农村宜居宜业。深入实施“示范引领、全域整治”工程,建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23个,扎实推进生物转化中心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以上,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个。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8公里,改造危桥8座。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围绕产城人文融合发展,发挥各自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镇施策,推动优势产业做特做强、功能配套做实做优、集镇形象做精做美,不断增强人口吸附力、综合承载力和发展竞争力。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盘活农村闲置、低效集体资产,健全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等发展机制,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不少于95万元,持续稳定收入占比超55%。规范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成交项目800个。支持传统富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电商直播等业态发展壮大,拓宽转移增收渠道、产业致富空间,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文明村覆盖率达75%以上。
七、突出绿色转型,全力擘画美丽启东新图景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启东。
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第二轮省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底线。强化重点领域整治、重点区域提升、重点时段管控,深入实施PM2.5和臭氧浓度“双减双控”,推动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保持空气环境质量全省领先。集中攻坚噪音扰民、扬尘污染、餐饮油烟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加大农村污水、养殖尾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市考以上断面优Ⅲ类比例继续保持100%。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和跨区域偷运偷埋固废行为,切实保障土壤环境质量安全。
筑牢生态保护屏障。持续深化长江大保护,常态化抓好“十年禁渔”;实施长江口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启东南段美丽海湾和圆陀角生态岛试验区建设,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进最美江海岸线三期工程,实现堤顶景观路全线贯通,打造长江入海口、吕四港湾等五大特色风貌区,高颜值扮靓“缤纷百里”。加强水系综合整治,巩固区域治水成效,建成农村生态河道71公里,打造流动的河、干净的河、美丽的河。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硬约束,强化监测监控、预警应急、行政执法联动,保持生态环境保护高压态势。
坚定绿色低碳发展。严把项目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扎实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开展省沿海地区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应用试点,创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家,确保新建住宅绿色建筑全覆盖。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力争更多项目入选省级以上EOD项目库。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光伏、LNG等绿色清洁能源,加快风电场改造升级,确保20万千瓦储能项目并网投用。完善工业固废、建筑垃圾、医废危废等全链条处置体系,加快创建“无废城市”。普及低碳发展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让建设绿色家园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