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9日)

  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主体。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强基”工程,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6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形成创新产业矩阵。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升级改造,组建创新中心、搭建应用场景,推动重点监测企业研发投入增速超10%。以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为引领,鼓励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000件以上。

  加快释放人才创新活力。优化实施紫金山英才·栖霞人才计划,完善“1+N”区域人才政策体系,着力引进培养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及创新团队。发挥“科技镇长团”和“百校对接计划”科技人才专员作用,推动教科产才融合发展,吸引更多人才项目落地。提升技能人才培养环境、完善评价体系,培育一支新时代产业工匠骨干队伍。注重人才激励关怀和服务保障,营造敬才爱才留才的良好氛围,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三)坚持强链补链、延链稳链,全力筑牢现代化产业根基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新质生产力。

  推进传统支柱产业焕新升级。实施千亿基地打造、百亿企业倍增行动,强化重点领域全产业链攻关,注重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聚焦信息通信、新型显示等领域,加快项目落地、新品投入,推动捷希5G通讯测试设备总部、国显科技车载显示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支持石化企业技改升级,推动产业向下游高端产品链延伸发展。

  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加快推进LG新能源电池、英达迪赛汽车安全设备等重点项目建设,构建新能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向千亿级迈进。服务保障正科医药、盛禾生物等新项目落地开工,支持新药研发企业集聚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新医药与生命健康研发创新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平台经济、枢纽经济,促进现代服务业扩能提质升级。

  加快未来产业培育布局发展。以中国(南京)智谷建设为抓手,深耕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助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核心产业收入突破120亿元。推进“智慧+”等前沿技术应用,加快融合型数字经济发展。瞄准细胞治疗、抗体药物研发、基因编辑等领域,推动基因与细胞技术应用和产业化,抢占新赛道、形成新动能。

  (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增强现代化建设的动力活力。

  全面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统一部署,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统分结合、精准定位,推动栖霞区、经开区、大学城高效协同发展。更好统筹区域内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有序承接经开区、大学城逐步剥离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推进各项工作平稳过渡。整合区域产业要素、资源禀赋,一体推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育,不断提升栖霞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开展“证照分离”改革,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一业一证”等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拓展高频事项电子证照场景应用。积极探索极简审批,规范容缺受理服务机制,优化工程建设项目报建流程,释放规划资源审批改革效能。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向关键领域布局,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盘活低效闲置的土地资源、固定资产,使存量资源更多转化为发展活力。

  全力打造更高水平开放平台。把握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机遇,依托龙潭港、综保区等载体,建设国际物流平台、临港产业基地和对外贸易窗口,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加快龙潭公铁水多式联运枢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促进港口功能、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深度衔接,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五)坚持统筹兼顾、精细建管,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建管并重、注重常态长效,持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全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实施,高标准建设燕子矶新城、栖霞山片区,打造城北滨江新中心、城东文旅新亮点。开工、续建35个省、市重点城建项目,做好312国道(七乡河至宁镇界段)快速化改造、地铁6号线、宁扬城际等重大项目保障,推进燕恒路、五一河路等工程建设,切实提高交通可达性和便捷性。建成运营可回收资源分拣中心,改扩建龙潭泵站,提高环卫处置、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扎实做好城市精细管理。统筹“留改拆”措施,推进高庙村等4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申报,实施化纤新村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提升城市面貌和居住功能。深化背街小巷整治,开展红山路—和燕路等重点道路沿线、窗口地区治理,营造干净整洁、秩序井然的市容环境。鼓励更多停车资源开放共享,增设地铁口非机动车停放点位,优化6条公交线路,方便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着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推进八卦洲片区保护利用规划纲要、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和龙潭街道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守牢8.3万亩耕地红线。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打造芦蒿、花卉产业链,推动7个一二三产融合用地项目落地建设。探索“庭院经济”模式,支持休闲观光、工疗惠农等新业态发展。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24.3公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10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069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