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三链同构”建设沈北食品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深融合度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打造全国知名、东北第一的农产品及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重要集聚区。领跑乳制品、粮油制品、肉禽制品等传统赛道,发力预制菜、功能食品、宠物食品等新兴赛道。不断提升产品丰富度、品质美誉度、品牌认知度,让“沈北好贺儿”飘香全国。在沈阳争当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排头兵”中作表率。
各位代表,十七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沈北新区成功演绎了从产业起步区向发展支撑区、从都市近郊区向城市中心拓展区的华丽蝶变。春发其华,秋收其实。今天的沈北观念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上下同心,“二次创业”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我们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用行动书写沈北实干担当,挺起沈阳北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脊梁,我们将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众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再谱新篇、再创辉煌!
(三)科技创新引领,在建设沈北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成效
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在沈阳争当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排头兵”中作表率。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聚焦新型工业化方向,开展产业集群培育行动,着力壮大一批头部企业、链主企业,构建“整零共同体”【29】。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30】。推广网络化应用,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做大禾丰牧业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量累计达到1.5亿次。实施数字化转型,获批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2个,数字化车间达到12个以上。推进智能化升级,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以上,全区智能工厂达到12个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以园聚链,依托13平方公里的生命健康产业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龙头企业及细分领域优势企业引进力度,培育一批优质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企业。推动新能源及储能产业聚链成群,坚持“源网荷储”【31】一体化,推动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积极引进储能电芯、光伏电池片及组件、调峰调频储能电站等领域项目,打造最具成长性的百亿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集群成势,发挥云汉数字小镇产业先导、支撑、驱动作用,重点推进数字汇客厅建设和招商进程,打造城市新窗口、产业新高地、双创新平台、区位新地标。数字化搭建文化、旅游、教育、乡村等新场景,服务业和农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均达到10个以上,规模以上数字经济企业达到20家。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迈进。强化“政银企”对接,提升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为企业融资搭桥铺路。支持园区设立特色产业基金,促进“基金+基地”联动发展。“一对一”帮助企业解决上市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大力培育上市企业梯队。推进海吉星、联合物流等企业向“物流+贸易”“物流+电商”等现代物流模式转型。厚植电商发展沃土,推动嘉音传媒等本地电商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支持君弘兆业、珍奇辽味等电商龙头做优做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品质化发展。丰富商贸业态,推动新能源汽车销售企业集聚,扩大直播经济和在线文娱数字消费规模,加快建设七星里、文和友、凯德宝、俄罗斯风情街等青年友好街区,持续开展四季主题促消费活动,建设沈阳北部最具引领性的百亿商圈。
(四)坚持先立后破,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上开辟新路径
更好发挥改革开放相互促进作用,激发区域发展内生动力,在沈阳争当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排头兵”中作表率。
一是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深化“清风+”主题建设,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合力攻坚,一窗收件、一岛办件、一口出件、一站式服务,“零材料”服务事项达到15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掌上办”。深入推进“12345热线”进农村,完善未诉先办、接诉即办治理模式,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二是推进改革步入“深水区”。强化辉山经开区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更科学、更具激励作用的考核体系,推进辉山经开区晋位升级。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强化企业核心功能,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纵深推进医疗集团“四个一体化”【32】改革,提升全域服务健康能力。持续释放宅基地改革红利,盘活利用宅基地300宗以上。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多模式探索、多地块试点,用创新活水激活农村沉睡的土地资源。
三是拓展对外开放“新通道”。领着企业、带着项目有针对性地走出国门、组团出海,推动外资招商驶入“快车道”。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主动融入中欧班列(沈阳)运营体系,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探索创新“班列+保税+电商”运营模式,打造国际商品集散中心。推动“运贸一体化”,申建进境粮食口岸,深化与俄罗斯多领域合作,扩大日韩贸易规模,拓展与RCEP成员国家经贸往来,开辟中亚班列新线路,进出口总额实现50%以上增长。聚焦中俄白“三国三园”、中缅“两国双园”,做强载体平台,扩大合作共赢“朋友圈”,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先机。
(五)匠心精管善治,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上展现新面貌
聚焦为民、便民、安民,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竞争力、吸引力。
一是加快城市更新。持续开展老旧小区供水管网改造,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优质水。合力解决停车难、行车堵问题,新建公共停车场10处,新增停车泊位5000个,启动蒲硕路、客专西街等街路新建工程,打通断头路3条。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有力推动16项公共基础设施实现“平急两用”【33】。加快建设道义北污水处理厂,新建口袋公园30座,持续提升蒲河生态廊道管护水平。上线运营数字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发挥“城市大脑”“智慧中枢”作用,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