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项目为王,奋力扩大有效投资。全面融入“一主六双”发展战略,用好“三个五”工作标准,把项目作为推动宁江经济跨越式增长的第一抓手,夯基础、攒后劲、谋长远。
要高质量储备。聚焦国省政策支持领域,围绕全市“10+3”产业链,谋划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强化专项债券项目谋划,提升农村饮水安全老旧管网改造工程、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碳纤维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12个项目的成熟度,争取获批,为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要高水平招引。动态完善招商引资“五张清单”,制定全区产业发展规划和主导产业链条图谱,紧盯“6+3”产业链招商区域、扩充“7+4”商会招商渠道、用好“3+3”链主招商优势,跟踪地久农业、巨帆铜业等32个重点项目,洽谈考察汽车配件装备制造产业园、泉州长晟医疗器械等33个项目。力争招引亿元项目30个、10亿元项目4个、100亿元项目1个,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85亿元,同比增长16.4%以上。
要高品质服务。深入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继续擦亮“宁江服务”金招牌。推动微尔城区充电桩建设项目、中仁三期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建设等25个项目竣工投用,切实以服务促进投资、用投资引领发展。
(三)坚持改革创新,激发体制机制活力。以改革为要、创新赋能,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改革再深化。推动雅达虹园区改革,制定“三个规划”,实施放权赋能,提升运营、管理、服务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试点推行首席事务代表制度,全面开展“一窗通办、无差别全科受理服务”,营造更加高效有序、普惠便捷的政务环境。加快农村“三变”改革,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实“三长制”工作职责。深化完善政府机构改革,理顺职责职能运行机制。
开放再扩大。深化对浙合作,增强优势产业互补转移承载能力。拓展对长合作,健全与高新区、汽开区的多领域合作机制,实现一汽订单在宁落地,加大吉创碳投、拓达环保等6个项目推进力度。
创新再加力。深化与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打造智能经济强区。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项目落地,引导双创资源积聚。加强与上海交大集团对接,力争实现中职院校项目签约落地。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深化“千项技改、百企转型”。
(四)坚持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城乡建设。系统开展城区“提品质”和乡村“焕新颜”,加快构建城乡治理一体化格局,不断提升城乡宜居度和舒适度。
全力赋能城区发展。聚焦强弱项、提档次,打造魅力城区、活力城区。精细建管优品质。启动新一轮“花舞宁江”行动。助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推进背街巷路、农贸市场、老旧小区整治,创建“无违建”小区20个,推动34个小区实现物业化管理。精益打造优平台。深入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行动,着力构建更加完备的智慧社区数据体系,推进与社区综治、应急指挥、武装消防互联互通,拓展深化智慧应用,打造智慧社区升级版。精心管理优服务。创新社区活动载体,高标准打造精品社区4个。充分发挥“小区议事厅”“居民说事点”“最后一米”线上平台作用,畅通居民交流沟通渠道。
全力打造秀美乡村。实施乡村振兴建设行动,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聚焦宜居补短板。新建农村公路50公里。高标准改造农村户厕500户,启动杨家村小型污水处理站户厕改造试点项目,实施2023年农村饮水安全老旧管网改造工程。聚焦村容促提升。投资2.1亿元,启动第二期精品环线工程,首批打造11个人居环境典型示范村。接茬创建11个省级“千村示范”村,开展省级“百村提升”争创活动。绿化提升53个自然屯,重点打造6个绿化特色村。聚焦振兴强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下移,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一站式平台。完成千村示范创建村的积分超市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宁江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评选美丽庭院、干净人家2000户。
(五)坚持守牢底线,全力提升环保水平。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和“双碳”战略,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守好人民绿水青山。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推进工业低效落后产能淘汰改造。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落实好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政策,大力发展风电装备等新能源产业。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完善“两早两保”处置机制。统筹治理企业废气等各类污染源,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2%以上。实施松花江农林段、鲫鱼泡段绿水长廊项目,提升防汛抗洪能力。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完成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控制水土流失。开展第三次土壤普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确保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严控“白色污染”,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
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持续推进森林城创建工作,实施国土绿化示范试点项目,完成中西部农网防护林修复任务。开展村屯绿化品质提升工程,实现大规模国土绿化9698亩。
(六)坚持改善民生,聚力提高生活品质。紧扣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尽心尽力保民生,用心用情办好18件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