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优化营商环境。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深入开展政银企对接服务活动,全面清理整治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结合“访基层、五走进”〔10〕服务市场主体,激活发展动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开展打击侵权专项行动,坚持依法稳妥处理涉企案件,保护企业合法运营。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拓宽“码上诚信”应用场景,引导市场主体主动赋码。各级政府部门坚决不违规干涉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违规插手干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企业资本运作、经济纠纷,不搞各种形式的摊派。落实包联制度和惠企政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打造民营经济友好型城区。
(二)加速乡村振兴
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在强农业、壮产业、富农民上求突破。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建设高标准农田7.29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2亿斤以上。深入推进制种大县项目和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水稻繁制种面积达到7万亩以上,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加强与北大荒集团的垦地合作力度,力争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35万亩以上。助推万鼎乳业建设、谷实生猪养殖二期等产业项目落实落地,畜牧业产值增长8%以上,占农林牧渔总产值50%以上。
二是壮大乡村产业。加强蔬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巩固提升庭院经济质量。加快发展食用菌、鲜食玉米等特色经济作物,创建绿色食品原料玉米基地20万亩。积极发展“名特优”水产品,提升水产养殖效益。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增强以大明宝贝面粉、冬梅豆粉为代表的知名品牌影响力,全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全区“二品”认证达到73个,形成郊区农产品品牌集群效应。实施产业兴村行动,力争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0%以上,10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以上。
三是建设美丽乡村。按照区委“六化”〔11〕标准,持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12〕示范创建。开展农房建设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完成47户省级危房改造任务。因地因户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实施6个乡镇、13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组织开展农业生产废弃物“六清理”〔13〕。扎实推进“龙江民居”试点,推广适用、经济、美观、节能的农房设计模式,持续改善农村群众居住条件。
四是加强基层治理。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及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加大规范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能力与水平。推进区乡两级数据库及确权平台建设,形成“一个窗口对外受理、多部门内部联动运行”的农村土地确权体系。加大合同清理推进不力、新增资源收费不达标等行为的整治力度,推进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化建设。强化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建设,完善社区便民服务功能。
(三)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把繁荣市场作为动力之源,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消费市场提档升级、贸易流通提速增量上求突破。
一是推动文旅升温。实施旅游交通一体化提升,以同三公路高速路服务区为依托,大力推进松花江敖其湾滑雪场旅游服务区项目,打造全省首家冰雪旅游、休闲娱乐服务区综合体。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敖其湾赫哲族旅游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等项目,打造四季均衡发展的旅游度假区,为文旅产业赋能。组织开展宣传推介,举办具有鲜明特色的主题节庆活动,叫响“东极之郊、秀美之区”品牌。力争全年旅游人数达到130万人次,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实现2.5亿元。
二是推动贸易升级。坚持把外事招商作为重点工作,创新外事经济工作思路,境内外齐抓、线上下并举,抓住重点精准服务。锚定向北开放战略目标,谋划一批对俄等国资源精深加工利用项目。加大对产业项目招商团组的支持力度,积极吸引境外企业投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63.25万美元,同比增长15%以上。
三是推动市场提档。打造友谊、红旗2条示范街区,推进“一店多能”,积极探索跨界融合搭载,树立一批示范性品牌企业,构建高低消费频次业态集约布局。深化“一业一证”“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降低行业准入成本,简化品牌连锁企业分支机构登记手续。鼓励传统社区商业经营者加强与电商平台企业合作,发展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网订店取(送)、直播带货、自助售卖等创新模式,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四是促进流通提速。力争龙江交投佳木斯国际物流港二期年底投入使用,加快打造城市西部物流产业核心区,实现2025年区域内小件物流分拣量达到10亿件以上。打造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创意电商集聚区,引进10家行业标杆示范企业及群体,助力农副产品及相关深加工产品上行销售。深化供销社“三位一体”综合改革〔14〕,成立供销社乡村振兴农产品运营中心,优化区级供销社1家,恢复重建乡(镇)级供销社5家,布局村级供销社网点40家,构建“区—乡—村”三级商业流通体系,打通供销流通环节“最后一公里”。
(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之本,在发展民生事业、强化民生保障上求突破。
一是优化就业创业。重点推进物流行业劳务输出工作,针对物流品牌开展行业专场或现场招聘会,为企业与劳动力搭建桥梁,实现稳定就业。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广泛收集宣传就业岗位需求和用工信息,多渠道开展线上、线下就业活动,增加就业机会。
二是均衡发展教育。着力打造致远高中建设、职业学院学生生活区建设、技师学院养老护理技能培训中心建设等项目,扩大城乡公办幼儿园、普惠幼儿园覆盖面,提升教育发展保障水平。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加强“互联网+”教学改革,打造一批符合郊区教育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学校,构建特色教育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