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施项目建设“倍增”行动,着力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项目为王、招商为要、服务为上,实施项目建设“倍增”计划,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增能。一是招商引资上项目。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制定招商图谱,营造全员招商氛围,全年实现利用内资30亿元。强化领导带头招商,突出乡镇、经济部门主力军作用,定期“上台打擂”“晾晒成绩”。强化驻点招商,精准对接、靶向跟进,筑牢“前沿阵地”。强化以商招商,依托北京海国投等合作企业,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强化资产招商,盘活春力豆制品、金晖即食米饭等“僵尸企业”和“撂荒项目”,实现“腾笼换鸟”。二是顶格推进建项目。坚持“一切围绕项目干、一切围绕项目转”,全力推进56个重点项目,启动项目集中审批会战,建立“专班+专员”“督办+考核”推进机制,落实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全过程服务措施,保障“水电油气运、人地钱技数”等生产要素,整顿规范征地行为,做到“无缝隙”衔接、“零障碍”推进,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三是抢抓机遇争项目。认真研究国家和省政策导向,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动态更新调整项目库,储备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利长远的好项目、大项目。抢抓国家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等政策机遇,紧盯39个中央预算内、6个专项债券、10个中省专项资金项目,最大限度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四是建好园区落项目。加快经济开发区调扩区及控详规划环评审核批复,完成化工园区认定。按照“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跟着项目走”“分片起步、滚动发展”思路,加快化工、双创园区2个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化工园区基础设施,确保双创园区标准化厂房、食品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竣工。建立健全孵化器准入退出机制,搭建中小企业“拎包入住”平台。完善标准地供应制度,实现“交地即开工”。开展亩均效益评价,量化考核招商引资、税收、产值等指标,提升开发区对经济发展贡献率。
(三)实施农业农村“振兴”行动,着力补齐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现代农业强市”目标,以发展壮大乡村经济为支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三落实一巩固”,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强化防止返贫监测,落实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提升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保障水平,规范衔接资金项目管理,推动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县长责任制,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投入1亿元实施小五站河河流整治、碾子河治理二期工程,完成190条侵蚀沟治理,确保2022年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项目竣工。三是发展壮大乡村经济。把发展乡村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乡村经济提质三年行动,建立完善工作方案和考评激励机制,定期亮成绩、排名次、比贡献,每年评出3个“明星乡镇”、10个“十佳村”,严格兑现奖惩措施,调动乡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建设经济强镇、产业强村,大力推广永恒恒山垦地融合、青山奋斗田园综合、倭肯民主三产融合、勃利镇元明文旅融合等模式,鼓励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唤醒农村“沉睡”资源资产,增强乡村“造血”功能,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四是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以“六清一修一改一建”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5个乡镇12个村屯供水保障工程。改造农村户厕4327户、危房16户。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开展“美丽家园”“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建设美丽乡村。五是持续抓好农业农村改革。建成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实现农业信息一张图、云网一体化。建好农村宅基地改革10个试点村,探索建立农村闲置房屋盘活机制。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新增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15个。突出乡镇招商引资、乡村经济、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领域主体作用,提升乡村干部基层治理、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能力水平。
(四)实施改革创新“突破”行动,着力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以便民利企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释放经济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新动能。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一件事打包办、常规服务提速办、综合事项简便办,非必须要件一律取消、能合并流程一律合并。编制县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项目审批时限再压缩30%。推行综合一窗受理服务模式,150项服务事项纳入“办好一件事”范围,140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加强“12345”便民服务热线标准化建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清除市场准入壁垒,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000户。二是扶持民营企业发展。贯彻全省振兴发展民营经济“45条”,落实各项惠企纾困政策措施。常态化开展企业包联服务,建立政企“面对面”“零距离”沟通机制,设立企业家接待日,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扶持企业升规上限,全年新增规上企业5户、限上企业5户。建立健全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三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成21家企业清产核资,清退处置6家“不良”企业,重组合并功能作用不明显、连续3年亏损、与主业无关企业,压减低效投资和法人数量,推动国企集团化运营进入实质阶段,做强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实现科学发展、良性运营、创利增效。加快预算指标核算管理改革,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盘活闲置资产,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基础上,实现收益最大化。创新财政资金与金融机构激励竞争机制,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性和贡献率。建立医共体人才池,实现“统招共用”。落实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完成14家定点医疗机构DIP付费。四是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勃农兴达、三江特变申报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实施智慧社管、智慧城管数字化改造,新建5G基站82个。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四篇文章,引进紧缺专业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五是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强化对口合作,与广东台山在开发区共建、文化旅游、人才科技等领域实现互通交流。强化政企合作,与北京海国投、中国电建等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强化校地合作,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化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市县互动交流,推动跨区域合作共赢。扶持伊鑫清真等外向型企业发展,全年力争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