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4%;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0%。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固根基、拉增长,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锚定奋进目标,力争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努力开创又好又快的和龙发展新局面。坚定不移抓好项目建设。紧盯国家投资导向,聚焦“六新产业”“四新设施”,突出抓好一批重大项目,为振兴发展攒足后劲。启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攻坚年”行动。全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36个,完成投资25.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个。全力打好预算内资金、金融资本等投资“组合拳”,全年争取各类资金40亿元以上,其中申报专项债券项目20个,争取资金10亿元。落实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堵点难点。争取光东村农业融合产业园、甄峰风电二期、乡村振兴光伏、天沐温泉、智慧物流等19个项目年内完工。卧龙湖抽水蓄能、传统食品加工产业园二期、柳洞水库供水工程等11个项目开工建设。八家子镇集中供热等6个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加速推进大开河抽水蓄能、仙景台升级改造、采煤沉陷区治理等项目前期手续,争取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开足马力提振工业经济。保障天池集团生产要素供给,力争官地铁矿满负荷运行。帮助龙鑫药业核心产品纳入国家基药目录。确保三欧、九星、匠人等服装企业充分释放产能。打造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园,推动双昊高新与山东重汽、安徽江淮等知名车企达成合作,吸引优势零部件配套企业聚集。支持博仁服装扩大规模,推进工业集中区服装产业园建设。鸡南铁矿、和安河金矿实现竣工投产,积水洞金矿、长仁镍矿等项目加快推进,焕发传统矿业新活力。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卧龙66千伏变电站建成使用。探索“热电联供”循环经济,谋划推进蒸汽循环产业园。培育不少于2家企业进入规上行列。千方百计促进商贸流通。开展“惠享和龙”促消费活动,投放消费券1000万元。加大电商扶持力度,培育本地直播团队、网红主播,力争3家电商企业达限入统。大力发展城乡物流、跨境电商,谋划推进商贸云仓、明太鱼集散中心等商贸流通项目。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鼓足干劲激发旅游活力。突出“冰雪、民俗、生态、边境、红色”资源特色,主动融入长白山旅游产业大格局,全力唱响“红太阳照边疆”旅游品牌。发挥光东村政治平台优势,坚持“旅游引领,产业融合”,丰富艺术稻田、旅游民宿、党性教育等特色产品,将光东村打造成海兰江畔民俗旅游示范基地。不断完善金达莱村、延安村、柳洞村旅游功能,擦亮民俗旅游集聚区金字招牌。做精做强赏雪滑雪、冰钓体验等冬季旅游项目,力争仙峰滑雪场投入运营,打造仙峰冰雪旅游集聚区。完成仙景台资产重组,推动景区提档升级。适时恢复跨境旅游线路,积极申报国家级跨境旅游合作区,打造图们江源生态旅游集聚区。办好金达莱文化旅游节、边疆之旅消夏节、金秋采摘节、冰雪嘉年华等活动,形成“季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的全域旅游氛围。全年预计接待游客2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8.3亿元。
二、建平台、扬优势,深化对外开放激发新活力
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长远战略眼光,举全市之力,用超常之功,凝心聚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全力驱动边合区发展引擎。污水处理厂二期、净水厂二期等项目年内投入使用,人才公寓、宾馆等项目完成全部工程。昪和峪产业园、铭钜服装配套产业园投产运营。互市贸易区投入使用。加快推进承接东部产业孵化器一期,阿尔本、吉地等服装产业园完成厂房、宿舍建设。出口加工产业园完成全部工程。预计实现工业产值7.4亿元,增长23.3%,财税收入1亿元,增长40%。全方位打通对外开放通道。持续深化互联互通,构筑沿边开放新高地。力争通用机场年内竣工验收,和龙至百里边防公路全线通车,龙蒲高速公路仙峰连接线、国道琵岩岭至五明段“白改黑”开工建设。加快推进南坪至茂山铁路、和龙至南坪高等级公路项目进程,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争取国家口岸办、外交部支持,推动古城里口岸广坪通道项目签订两国合作协议。全面纵深推进招商引资。坚定不移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成立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出台考核办法,完善优惠政策,实施“和商回引”“以商招商”,吸引更多和龙人回乡创业。积极对接“鲁商”“吉商”等知名商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探索总部经济,推动产业蝶变,努力蹚出经济发展新路径。争取全年引进优质企业不少于10户。
三、强“三农”、夯基础,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蹄疾步稳推动农业发展。加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建设高标准农田3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8万吨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0%以上。稳步推进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力争肉牛发展到10.8万头。扎实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建好建强林下参芝、桑黄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完成数字乡村国家级试点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加快边境镇村发展,实施“三化”项目10个以上,争取资金1000万元以上。有效整合大米品牌,打造“海兰江畔渔米香”特色标识。深化改革焕发农村活力。加快“三变”步伐,开展“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健全宅基地和农房数据库。实行“册外地”规模化管理,不断提升土地资源使用效益。深化供销领域综合改革,新建惠农服务驿站不少于2家。激活农业发展内生动力,申报省州级龙头企业2家,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少于50家。巩固提升推进强村富民。不断优化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常态化开展防返贫监测排查。用好用活涉农整合资金和一汽帮扶资金。持续规范“村规民约”,扎实推进“农村画像”,夯实村级“软实力”。加快推进镇村污水处理、水冲厕所改造等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全市40个脱贫村示范创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