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聚力促进乡村建设,以更高站位实施振兴发展
抓好脱贫成果巩固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紧盯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等重点人群,完善防返贫监测机制,强化保险贷款、产业救治、包保救助等帮扶措施,着力推动“慰问式帮扶”向“消费式帮扶”转变,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抓实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依托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及“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快速推进以黄牛现代产业园为引领的黄牛产业带建设,全力打造“中国伊通满族肉牛产业基地”区域公共品牌、国家级现代黄牛产业示范园区。谋划建设梅花鹿三产融合产业园,大力发展温泉设施农业和果蔬食品仓储,引导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生态观光、休闲康养、农业采摘等特色产业,推动露美生态园、樱桃小镇、温泉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特色产业小镇。大力发展智慧农场、田园综合体等产业融合载体,着力引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项目。全年计划申报市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
抓牢乡建行动走深走实。持续推进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新建改建乡村道路160.5公里,维修建设公路50公里,改造公交化线路6条;硬化户户通道路50公里,实现对50个村屯全覆盖。实施农村电路171公里、新建改造变压器61台。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新型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示范村”创建,明年计划创建示范村26个。
(五)聚力建设绿色伊通,以更严要求筑牢生态屏障
牢牢把握生态保护主动权。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扎实推进生态强县建设,全面启动村屯小河流缓冲带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有序推动伊通河四期五期工程建设、门屯河三星河城市防洪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工程,计划完成治理面积115.49公顷,复绿面积63.92公顷。切实抓好87500亩封山育林、2000亩珍稀树种培育项目收尾工作。建立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机制,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严惩涉山、涉水、涉林、涉矿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抓好环保督察转办案件及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水源地保护及河滨带生态修复项目建设,推动全域水质不断改善。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全力抓好秸秆全域禁烧,全年空气优良天数力争达到93%以上。加快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推动污水、垃圾、畜禽粪污有效处置,大力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和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着力构建绿色生态实景图。深入实施第三个十年“绿美伊通”行动计划,巩固“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全域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积极创建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带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持续扩大生态环境优势。紧抓“十四五”碳达峰机遇,有序推动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产业发展,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着力推进光伏、生物质等项目建设。
(六)聚力构建城乡融合,以更宽路径促进一体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城乡发展。准确把握“两轴”“两廊”“两环线”“四点四区四带”空间发展思路,全面实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高质量编制县乡村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动城市中心向北延伸,谋划“一带一轴引领,五区多点协同”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打造伊通河“城市会客厅”;统筹产业带、生态带、文化带城市功能布局,形成“中核心、北康养、西商贸、南教体、东创新”总体格局。充分发挥县城辐射带动作用,建立以伊丹、营城子、大孤山、景台为核心的四条乡村引领示范带,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新格局。
全面加强城市更新建设。加快构建县城“五纵五横”路网体系,贯通福安大街、乌苏大街,完成福安大桥、乌苏大桥附属工程建设;开通将军路、状元路、河滨路等市政道路。大力推进天源热力南、翰林院回迁楼项目建设。统筹一毛街特色文化街区和城市地下停车场项目一体推进。加快建设口袋公园、生态广场,推动七星全民健身中心顺利开工。实施赫尔苏街、四个城区出入口改造提升及排水管网建设。加强对工地围挡、征地围挡、广告牌匾、违法建筑等管理。
全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紧盯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推动村庄环境从整洁干净向美丽宜居升级,农村人居环境垃圾转运机械化率达到100%,改造农村厕所1000个,畜禽粪污利用率达到96%。重点推动乡镇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四期、二道镇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大孤山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全年计划创建美丽庭院3000个、干净人家8000户。
(七)聚力激活发展动力,以更优服务深化改革创新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证照分离”“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企业开办服务,完善领办代办机制,组织实施容缺承诺制度,实现市场监管领域所有行政许可“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打造高效服务环境。巩固推进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改革,优化执法环境。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试点改革,把土地资源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持续助推开发区改革。按照“扁平化管理、企业化运作”发展模式,全力推进开发区完成财政独立、竞聘上岗、薪酬改革等任务,健全绩效考核、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投融资等运行机制,确保开发区快速回归本位、聚焦主业、重塑优势。
持续加强重点领域改革。加大对双创企业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职教中心创业创新实训基地作用,打造产教融合现代化企业孵化器。紧紧围绕农村“双创”,进一步提升乡里人创业园创业孵化能力。深入开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对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实施全链条、全周期扶持。围绕“三支柱一市场”提档扩面,全力提升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供给能力。统筹做好行政执法机构、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