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和8%;地方级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八个聚力”。
(一)聚力推进项目建设,以更大决心壮大实体经济
要优化项目储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发挥项目谋划的基础性、前瞻性、牵引性作用。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瞄准“六新产业”“四新设施”,谋划一批汽车、能源、文旅、商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围绕“两新一重”领域,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谋划一批城市更新、县域改造、交通水利、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项目;围绕民生保障,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谋划一批医疗康养、职业教育、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全年力争谋划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260个,总投资实现300亿元。
要强化项目推进。始终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紧紧聚焦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黄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县医院异地新建等49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细化进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力争尽早投产达效;加快完成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新校区等新签约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持续跟进关东印象体验地、垃圾焚烧发电等意向项目,形成滚动实施、梯次推进、衔接有序的良性格局。吃透用足国家政策,加快完善项目前期,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和政府债券,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支持。全年计划新建续建5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亿元以上项目40个,完成投资35亿元。
要细化项目服务。加快建立项目保障机制,集中更多要素向优质项目倾斜。实施“四个一”专班化运作模式,落实“9+X”问题协调解决机制,对新项目实行审批事项“一站式领办代办”。落实好县级领导包保制、项目秘书领办制、项目推进联席会议制,做好全过程跟踪服务。强化全流程线上办理,力争将项目前期协同服务率提升至100%。持续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难题、扩投资、疏堵点。
要大力招商引资。聚焦“四链两端”、汽车零部件制造、特色资源、满族文化等领域实施精准招商。深入推进对口合作,赴义乌、浦江进行叩门招商。深化与长春融合发展,大力引进符合县域产业发展需求的税源型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产业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全年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7亿元。
(二)聚力打造核心产业,以更强力度推动转型升级
全力促进工业提产扩能。全面实施“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动态监测18户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销售情况,充分利用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和建材市场需求紧俏机遇,推动利雅得能源公司、亚泰伊通水泥、吉兴矿业等企业拓展方向、释放产能、提升效益。加大培育力度,重点培育伊特胶管、七星山药业、新胜塑料等企业,力争评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户以上、进入规上企业阵营3户以上。
全力推动服务业提质扩规。充分利用伊通优美田园风光,打造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新业态,重点建设黄岭子镇世外桃源、马鞍山镇露美山庄、铠绎樱桃采摘园、河源镇绿之村生态园等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产业。加快推进伊通火山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尽早建成运营,擦亮伊通火山温泉名片。谋划实施欢欣岭阿勒坦湖悦如冰雪欢乐颂项目,打造伊通冰雪经济新引擎。力争全年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27亿元。坚持服务长春、融入长春理念,面向长春“一老一小”中高端消费市场,着力打造养生养老、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绿色生态休闲综合体。以培育新产业和新业态为发力点,推进企业与线上直播平台联动共赢,实现电商经济年营业额突破8000万元。重点推进投资21.63亿元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中心建设,推动物流产业重心向标准化、规模化转移。优化“村村通快递”网络布局,着力打造长春周边重要物流集散中转地。
全力激发市场消费活力。推动核心商圈建设,以伊通大街、天馨商业街、在水一方步行街为载体,打造夜购物商圈群;以一毛街烧烤、伊鹿高鸽主题夜市、宝捷城市广场为载体,打造夜美食特色街;以湿地公园、伊通河畔、团结广场为载体,打造夜消费服务区。大力开展促销活动,以惠民促销、家电下乡、汽车消费券等方式,推动消费市场迅速回暖复苏。
(三)聚力夯实农业基础,以更实举措抓牢粮食安全
坚决稳定粮食生产。深入推进黑土地保护“梨树模式”及秸秆深翻还田,全年计划实施保护性耕作30万亩,土地深翻面积17万亩,增施有机肥6000吨,切实保护好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猫”。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牢牢守住农作物播种面积188万亩红线,粮食产量稳定在23亿斤以上。计划实施补改结合整治旱田1万亩,新增优质水田0.89万亩。开展土地全域整治0.3万亩,新增高质农田0.26万亩。鼓励更多的优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严格落实“三大补贴”,持续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坚定加大技术攻关。严格落实粮食品种补助政策,加大对符合市场需求、质量高的优良品种扶持力度,实现良种覆盖率95%以上。不断提升农作物机械化水平,全县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2%以上。推进全域秸秆禁烧综合利用,力争利用率达到93%以上。深入开展“三沟”及水网整治行动,强化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扎实开展农资打假治理行动,举办好科技下乡、放心农资进村宣传活动。
坚持扩大畜牧养殖。深入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充分发挥营城子镇黄牛现代产业园对全县畜牧业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全年肉牛养殖量力争达到73万头,稳居全市第一。依托孙氏鹿业、温氏集团、大北农公司扩大梅花鹿、生猪养殖规模,全年力争养殖数量分别达到10万只、165万头。加快193个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改扩建进度,确保畜牧业养殖量出栏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