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稳定工业经济运行。严格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各项政策,依法保护市场主体权益。强化工业运行调度,扩大有效投资。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新增“小升规”企业8家、“规升巨”企业1家。制定老企业扩大投资、升级改造优惠政策,鼓励激活存量资源,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年内实施合资合作转型升级项目40个以上。
加快推进开发区建设。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充分激发园区活力。持续完善水电路气基础配套设施,全面提升高质量项目承载能力。新建道路7公里、各类配套管网23公里,架设供电线路6公里,新增绿化10万平方米,安装路灯600盏。全力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实施恒通智能安防、瑞博电力等重点项目41个,完成投资10亿元。加快商业服务配套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大力实施数字园区建设,强化与紫光云合作,完成亿联盛、恒杰环保等10家数字化工厂建设,率先建成数字园区,全力争创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三)坚持农业稳县,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动摇,稳住农业基本盘,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全面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全力推动“三农”工作开创新局面。
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全面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道路8公里,主干路网全部打通,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天然气站、变电站主体完工。加快园区项目建设,推动新发地百万头生猪屠宰、绿谷小米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确保东方希望屠宰厂和饲料厂、八方畜牧、辰风有机肥等项目主体建成。年内入园企业达到18家以上。
全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强化农业领域招商,年内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20个以上,确保中电农创全域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实施。以湖羊基地、设施农业创业园(三期)等为重点,全年实施农业项目60个,完成投资20亿元。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年内新增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5家。
大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毫不动摇地抓好粮食生产,产量稳定在10亿斤左右。新增高标准农田7万亩,土地深松10万亩。新增设施农业4000亩,杂粮种植保持在15万亩以上。生猪饲养量达到172万头、肉鸡1785万只、肉牛22万头、湖羊5万只。建成仓储保鲜冷链设施30个。巩固提升优质林果业基地5000亩。农村土地流转达到15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0家。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扩大“朝阳酒高粱”“朝阳羊肚菌”等特色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建设京津冀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关注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落实“23551”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继续推进产业扶贫,建立完善产业发展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全年实施扶贫产业项目60个以上。进一步抓实就业扶贫、低保兜底、大病统筹等工作,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全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新改建农村道路120公里,“一事一议”道路150公里。实施危房改造450户。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7处。完成户厕改造2000处。常态化做好农村垃圾清收转运,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省级美丽宜居村10个。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步伐。
(四)坚持服务业活县,全力打造新城管理建设试验区。加快新县城建设,全面激发服务业发展潜力,打造辽冀蒙区域性物流副中心,全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形成新优势。
实施城市提升工程。以争创省级文明城市为牵动,扎实开展“十项行动”,留白留璞增绿,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展现城市魅力,打造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验场景,增加新城“颜值”。年内新建城区道路5.2公里,铺设综合管网6公里,完成龙山街、友谊大街改造3.9公里;新增绿化24.3万平方米、路灯350盏,建设完成大凌河湿地公园;启动县城客运站建设,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确保壹品蓝湾、龙湾新城全部交付使用,彻底解决团购房问题;强化城区综合治理,坚决整治私搭乱建和占道经营等行为。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
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培育大型物流企业2家、物流配送中心1个,农产品交易物流园一期投入运营。打通农村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新增电商企业5家、村级网店20个,全力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新建县城大型商超1家、改造乡镇农贸市场2个,促进传统商贸加快转型。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乡村游、休闲游,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精品路线。依托尚志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力发展经典红色旅游。积极推动王营子砬子山对外合资合作,全力打造北方最大火山石林公园。以天门山景区为核心,整合周边自然、人文、红色景观,全力争创国家级草原自然公园。扎实推进贾家店生态旅游区争创4A级景区,全力打造一批农业观光采摘与文旅融合示范项目。
(五)坚持生态立县,全面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筑生态安全屏障,让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全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达到新境界。
实施蓝天工程。加强重点企业大气污染监管,加大扬尘治理、秸秆禁烧、煤改电、烟花爆竹禁燃工作力度,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确保优良天数达到80%以上。
实施碧水工程。严格落实河长制,持续整治“四乱”,完成退田还河生态封育2.5万亩。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实施小凌河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和老虎山河、古山子河美丽河湖工程,确保大小凌河水质持续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