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冲刺“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一年来,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聚焦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确定的“一区四地”目标定位,凝聚全市力量抓发展、惠民生、保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8.9亿元,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2亿元,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96亿元,同比持平。主要开展了以下6方面工作:
——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一是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化工园区成功获批,依托国投生物、安琪酵母、煤矸石电厂等龙头企业,全年新签约中能建绿色甲醇、江和化工新材料、休美特海藻提取物及腐殖酸等项目1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8个,到位资金42亿元。深入挖掘存量资源,成功盘活辽煤机、鼎天建材等项目,358亩土地、5535平方米厂房得到重新利用。特别是投资23亿元的华电氢醇一体化项目全票通过集团投审,即将开启投资建设,实现了重大项目招引新突破。
二是项目建设扎实有力。强化资源要素保障,钛时代复合钛锂电池、坤鸿发动机外壳、倍耐机电汽车零部件、大辽环保设备、琅润钢化玻璃、翰辰新能源等80个项目实现开复工,新天科技智能仪表、烯旺石墨碳碳复合材料等40个项目建成投产,小王子食品扩建、麦琪涂料产业园等22个项目当年开工建设、当年达产达效。化工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及污水处理厂工程加速建设,为化工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鸿润嘉苑、中央华府2处闲置十余年土地成功盘活,独立工矿区避险搬迁安置小区、明月金沙房地产项目顺利实施。全力提升商贸服务业水平,引进建设佰草园酒店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施工。
三是资金争取量质齐升。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省级专项资金等政策内容和重点支持领域,紧盯资金动向和申报窗口期,全年争取到位资金4.25亿元。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王河(新开河)河道、南岭河重点山洪沟及长沟河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等水利工程稳步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一高中异址新建、燃气老旧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全面展开。
——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实体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是工业经济承压前行。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积极帮助国投生物、安琪酵母等企业开展产需对接,新增燃料乙醇、发酵饲料等产品订单7500吨。全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提升市场竞争力,尚威医疗等11户企业实施技改项目12个,卡斯特金属等4户企业获评省级技术中心、绿色工厂及5G示范工厂,通用重型等3户企业创建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汽众润滑油等3户企业入选《省创新产品目录》,威跃集团荣获“创客中国”优胜奖,麦琪集团航空疏水防冰涂层技术获批省重点研发项目。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翊安非金属成功认定瞪羚企业,凯斯特电缆等2户企业迈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行列,新增山海环保等科技型中小企业7户。衡驰新材料、煤矸石电厂等15户企业产值超亿元,浩润环保、中旭石化等6户企业产值实现10%以上增长,恒业气体等5户企业升入规上企业。
二是第三产业提档升级。消费场景多元拓展,成功举办国际蒸汽机车推广季、“五一”文化旅游节、第二届啤酒节等文体旅活动,以及“月满中秋·情满古城”等促消费活动,拉动餐饮业、住宿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2%、15%。商贸服务业扩容增量,市场主体总量达1.52万户、增长4%,北上建材、广盛源食品、麦德满实业等13家单位升级入库,中泰物流等14家单位实现10%以上增长,新隆港酒店、甲子轩饭店获评辽宁省5A级绿色餐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存贷款余额达到372.3亿元、116.5亿元,分别增长6.6%、18.3%,总量位居铁岭市前列。房地产市场回暖升温,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完成5.4万平方米、2.1亿元,分别增长3.9%、26.6%,增速位列铁岭市各县(市)区第一。
三是乡村振兴稳步推进。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播种粮食14.93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一喷多促”及农田排涝16.7万亩,粮食产量1.83亿斤。持续扩大特色种植业规模,芦笋、辣椒、甜玉米等经济作物发展到7150亩、增长25.4%,新改建设施农业500亩,蔬菜产量2.65万吨,产值实现1.56亿元、增长9.8%。积极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猪牛羊禽出栏量达到14.6万头、4500头、3.2万只、246.7万羽,产值实现4.36亿元,增长5.8%。促进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发展,7户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完成25.9亿元,新增太平山地瓜、泉眼沟芦笋2个国家农产品绿色标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2.45万元,增长4%。
——全力以赴加强城乡建管,群众生活品质稳步提升
一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4.5公里开奈线改线建成通车,获评省级示范创建项目品质工程。18.2公里农村公路大中修全部竣工。维修老旧小区屋顶防水11.5万平方米,中心、西山等29个小区房屋漏雨问题得到解决。金添悦府危房改造项目如期回迁安置,有效保障了346户居民住房安全。实施新湖公园改造提升,建成幸福花园、城建花园等5个口袋公园,更好满足群众休闲需求。
二是城乡管理有力有序。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荣获省级标兵县区。实施环卫市场化服务,新增电动扫地机、垃圾转运车等机械设备65台,城区环境卫生得到改善。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投放钩臂箱222个,落实保洁员233人,配备各类车辆203台,取缔露天堆放点188个,实现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畜禽粪污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创建大冮、东调兵山2个省级美丽宜居村。开展绿满铁岭行动,栽植乔灌木18万株,种植花卉、绿化草坪5万平方米。完成废弃矿山复绿5137亩。
三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五控”措施,PM2.5平均浓度下降12.5%,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8.1%。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维修改造新开河污水管线3公里、泵站2座,改建施荒地污水提水设施,治理城市黑臭水体1处,实行城南污水处理厂及3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专业化管理,省市考核断面水质均值达标,县级地下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化肥减量增效4万亩,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
——多措并举发展社会事业,人民群众福祉不断增进
一是基本民生保障有力。举办“春风送真情、就业暖民心”等招聘活动39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48人。辽宁朗为获评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林丰、振兴、溯源3个社区获批市级充分就业社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残疾补助、高龄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3148万元,受益群众1.3万人次。完成60户特殊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平安、宏大2个社区食堂。
二是教育事业再上台阶。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实施育才等7所幼儿园改扩建和提质工程,普惠性覆盖率达93.7%;完成十三小、二中等8所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教学设备更新;实施示范高中提质升级项目,教学楼、宿舍楼等主体工程完工。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与沈阳浑南九小、南昌中学持续开展联合办学,中考成绩连续两年位列铁岭市第一名;创新高中培优模式,高考一本上线率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我市考生以707分优异成绩位列全省第12名,被北京大学录取,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是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切实减轻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市医院与铁煤总医院开展医联体合作,建立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对口帮扶60人次。香树湾中医院投入运营,填补了域内空白。举办元宵节大型音乐焰火晚会、公益电影放映、非遗进乡村等群众性文化活动430余场。
——凝心聚力防范化解风险,社会大局保持安定和谐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排查整治城镇燃气、非煤矿山、特种设备、危化品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3900余项,完成贸易城、商业大厦消防设施改造,安装燃气安全装置“四件套”7.15万户,打赢抗洪抢险保卫战,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案和接访下访制度,省第一批“万件化访”台账案件化解率达100%。深入开展平安护航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均下降15%以上。
——坚持不懈提升行政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深化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有力有序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省委巡视、省统计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04件,见面率、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深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大明、调兵山五星级司法所创建通过省、市验收。深化“综合窗口”改革,窗口压缩率达72%。
同时,圆满完成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事后质量抽查,调兵山市气象局正式揭牌成立。民族宗教、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残疾老龄、工会慈善、民兵编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这一年我们承压力、谋根本、务实效、扬正气,走得很坚实,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向全市人民传递了担当作为、善作善成的正能量和自信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市政协的鼎力支持和有效监督,饱含着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最令我们感动和钦佩的是,人民群众爱家乡、讲奉献,广大企业家抗风险、保生产,各行各业的建设者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拼搏奉献,用一己之光为调兵山全域添彩!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向铁法能源公司等中省直驻调单位,向全体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调兵山振兴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强。二是产业结构不优,农业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新型工业占比少,新质生产力发展滞缓;消费需求减弱,商贸服务业态层级不高。三是民生领域还存在短板,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需求仍有差距。四是财政收支矛盾加大,保刚性支出和风险防范难度持续增加。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