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做好明年工作至关重要。
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特色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以经济开发区、农高区为载体推动产业集聚,以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叫响昌图“文旅品牌”,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如期完成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招商牵动,推动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主动出击招项目。精准把脉国家政策和社会资本投资新取向,紧盯央企、国企、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择优择绿”引进更多链主型项目,落地一批促进补链延链强链的配套项目,力争全年签约项目数量和实际到位资金均增长10%以上。全力以赴建项目。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健全项目管家及“过堂会”工作机制,推动资源、要素、资本向项目聚焦,力争融科储能、130万千瓦风电、500千伏新能源汇集站等一批项目投产达效。精准定向谋项目。抢抓国家“两重”“两新”等政策机遇,紧紧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国债、专项债等支持方向,加快谋划项目集群,填补水利工程、民生工程等领域短板,力争全口径谋划包装项目300个,总投资600亿元以上。坚持立足昌图实际,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
(二)坚持做强农业、强村富民,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保障粮食安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责任制,持续推动“五良”深度融合,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55亿斤以上。继续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实施保护性耕作200万亩、黑土地保护利用84万亩,加快推进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粮食稳产可靠性。实施单产提升行动,扩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广“二比空”“宽窄行”耕作模式60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保持在96%以上,把更多“稳产田”建成“高产田”。做优特色产业。持续培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因地制宜推动花生、黑猪、豁鹅等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推进“昌字号”农产品品牌建设。聚焦“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重点引进鲜食玉米、花生油、花生休闲食品、预制菜、肉制品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富民增收。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体系,力争生猪、肉牛、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390万头、57万头、28万只和1750万只以上。鼓励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引导农户向合作社、家庭农场有序流转土地,大力推进代耕代作、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三)坚持延链建群、优化结构,推动新型工业化迈出新步伐。推动园区提质增效。全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和农高区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计划盘活闲置资产10处。围绕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聚链成群,全力打造昌图创新驱动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力争“一区三园”工业总产值增长7%左右。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围绕现有的换热设备、农机装备等产业,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着重培育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形成一批重点行业数字转型典型样例。聚焦“专精特新”,紧抓企业梯度培育,预计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户,实施技改项目7个。加快新质生产力落地。着力推进鹭氢科技、雷动制氢等一批未来产业项目,积极探索源网荷储和售电平台建设,扩大绿电消纳,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抓好输变电电力走廊建设,全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消费品工业,依托尼尔科达项目打造家居综合体。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做精做优牧仙牛业、禾顺农业等特色企业,探索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以新领域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坚持文旅融合、释放潜能,推动现代服务业焕发新活力。做好“新消费”文章。高品质打造商业步行街、连锁便利店等消费新场景,深入开展汽车、家电、家居等领域“以旧换新”活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掀起“聚人气、接地气”的消费热潮。做好“新服务”文章。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做好“图城憶站”各平台店铺宣传推广,推进“直播带货”普及应用,让乌米、杂粮面条等“土特产”搭上电商快车。做好“文旅+”文章。全力打造太阳山、辽河源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开发太阳山风景区、辽河源文化旅游区等景区资源,丰富宝力农垦水田观光园等旅游业态,打造乡村精品游路线。继续谋划“杜鹃花节”“啤酒节”“农民丰收节”“冰雪节”等文旅活动,积极承办更多国家级和省级体育赛事,加快培育农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消费新模式。
(五)坚持区域协调、绿色发展,推动人居品质获得新提升。完善城区功能。健全城市规划体系,促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房地产开发,推动城中村改造摸底,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完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建设。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力争实施二道沟河两岸排水主管网改造工程。加强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抓好镇村规划编制工作。推进昌北农村供水、农村公路等工程建设,持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加快补齐农村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各环节短板,高效运行“五级百站”模式,全力建设和美乡村。优化生态环境。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推进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加强河流水质管控,确保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开展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和荒漠化综合防治行动,实施人工造林1000亩、退化林修复5000亩,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示范带。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严厉打击盗伐滥伐等破坏林业资源行为。
(六)坚持改革赋能、内外兼修,推动发展环境再上新台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上发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县属企业集团重组整合,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力争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增加5%。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拓宽助企纾困渠道,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用心用情做好金融支持、科技支撑、人才服务。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发力。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工作,持续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促进更多高频事项向基层延伸,不断提升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把“麻烦”留给政府、把方便让给群众。在重点领域改革上发力。探索建立工程质量常态长效提升机制,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扎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广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工作,完善绿色税收体系。落实房地产行业税费政策调整,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发展。全面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服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多途径、多渠道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七)坚持民生为本、共建共享,推动群众福祉达到新水平。办好民生实事。一是推进三江口、八面城、老四平、付家赵家道口平改立工程;二是实施铁南路、松山路等路面改造工程;三是实施北山早行夜市提升改造工程;四是实施辽河干流北部左岸涝区排涝工程及东辽河昌图段河道治理工程;五是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力争在全省首批实现“辽事通”掌上查档。夯实社会保障。深化防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深入实施“千名学子留昌来昌”等人才强县措施。完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扎实做好残疾人保障,推进现代化新型老年大学建设,加快长发镇“以地养老”项目建设,持续开展农村散埋乱葬治理工作。发展社会事业。高质量完成6所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建立三级联防安全制度,强化校园安全管理。继续开展文化夜市、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举办昌图县第九届全民运动会,做好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持续推动中国北方农村高血压防治示范推广项目,推进医共体建设完成阶段性目标。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统筹抓好双拥共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守牢安全底线。紧盯燃气、危化品、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推动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常态化。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推动矛盾问题及时就地有效化解。加强公安、教育、民政等部门联动配合,健全情报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新格局。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走深走实,强化社会面巡逻防控,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八)坚持转变职能、提升效能,推动政府建设展现新形象。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绝对忠诚。加强法治建设。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参与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机制,防控法律风险,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加强作风建设。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期、关键期,紧盯三年行动攻坚之战各项目标任务,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形成办实事、求实效、重实绩的鲜明导向。坚持民之所望即政之所向,落实好“四下基层”制度,把实事办到群众急需处,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加强廉政建设。严格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筑牢思想防线,守住廉洁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控一般性支出,习惯过紧日子,把更多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三年攻坚,雄关待越;笃行实干,奔赴新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咬定目标、真抓实干、以干促上,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昌图篇章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一区三园:一区为“辽宁昌图经济开发区”;三园为“昌图县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八面城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昌图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小升规:指达到规模以上标准的小微企业,规范升级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创新型中小企业:指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较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力量。
高新技术企业: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居民企业。
雏鹰企业:指注册时间10年内,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某一细分领域取得突破,未来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得到市场认可的创新型企业。
图城憶站:于2022年8月7日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定,注册成为昌图县区域公共品牌,囊括昌图36个优质农产品品种。
“五级百站”畜禽粪污处理模式:指采用集中收集、就近收集、就近处理和就近利用方式,打造粪污“微站”“小站”“中站”“大站”和“科研站”组成“五级、百站”无害化处理模式,精准实现粪肥资源收集、处理与还田利用的无缝对接,形成以畜禽养殖场(户)为主体、第三方粪污运输服务组织和有机肥厂参与、种植合作社(大户)利用的畜禽粪污转运处理利用“昌图模式”。
领导干部走流程:领导干部以办事企业、群众身份,围绕事项审批、涉企执法、群众办事、政企沟通等方面,线上、线下“沉浸式”开展体验活动,切实优化政务服务流程,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痛点、堵点问题。
项目过堂会制度:每月15日左右,由常务副县长主持召开项目过堂会,对照项目督办单及本年度计划开复工项目,逐个过堂,研讨存在的问题,对未能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的单位进行督促及问责。
智改数转: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涉及硬件的智能化改造和软件层面的集成应用,旨在提升企业在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专精特新: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特征的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
源网荷储:指以“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为整体规划的新型电力运行模式。
售电平台:指具有满足参加市场交易的报价、信息报送、合同签订、客户服务等功能的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和客户服务平台。
农村“三变”改革: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