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12“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1.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区一院、区二院、区中医院规范设置老年医学科,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建成康复大楼,提升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能力。发挥区级老年健康指导中心的引导功能,联合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等,建立健全老年健康危险因素干预、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失能预防三级预防体系。探索开展安宁疗护服务,积极构建机构、社区、居家相衔接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推进医疗机构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 2.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完善工程:儿童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儿童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到202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低到5‰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3.5‰以下,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9%以上,婴幼儿健康管理率达到95%以上;加快推进全区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不少于4.6个,每千名3岁以下婴幼儿拥有2家成长驿站,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家示范型婴幼儿成长驿站,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知识普及率达到90%以上。加强从业人员岗前职后培训,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持证率达到90%以上。开展公共场所母婴室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主要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全覆盖,原则上二级以上医院配置标准母婴室,推进流动母婴室建设。 |
4.提升计生服务管理水平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依法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配套衔接。建立健全人口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服务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人口监测和形势研判。加强政策调整有序衔接,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倡导适龄婚育,实施优生优育促进工程,实现乡镇(街道)“三优”指导中心全覆盖,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积极推动青春健康教育工作常态化,实现中小学青春健康教育课程全覆盖,积极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
(七)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
1.健全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强化区中医院强院建设,力争通过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健全以区级综合性中医医院为龙头,中医骨伤医院为特色,其他区属医院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推进区级治未病中心建设,进一步普及基层中医药服务,有效提升服务能力。鼓励区中医院、中医骨伤医院与省中医院组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加快实现差异化、高水平发展。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设立标准化中医馆,配备中医师。
2.打响中医医疗特色品牌
深入实施“擦亮富阳骨伤金名片三年行动方案”,加快中医骨伤医院康复楼、东梓关中医骨伤康养医院及张氏中医骨伤学术研究所建设,建立健全张氏骨伤疗法传承管理机制,加快骨伤制剂产业化发展,加大国遗项目内涵挖掘和宣传推广力度,全力打造一张享誉国内、面向国际的“富阳骨伤金名片”。积极助推“药谷小镇”、“葛洪丹谷”建设,助力富阳康养游产业快速发展。
专栏13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 1.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区中医院力争通过三级乙等评审。到2025年,公立中医类医院门诊中药处方比例达到60%,全区每千人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数及每千人中医医师数较十三五期间明显提升。 2.高质量实施“擦亮富阳骨伤金名片三年行动方案”。 3.基层邻里服务提升工程: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非中医类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中医馆,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 |
(八)推动健康产业集聚发展
1.促进社会办医健康规范发展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形成投资多元化、多样化的办医体制。推动和引入民营医院、门诊部、诊所各层级市场竞争机制,提升各级各类社会办医多层次、广覆盖、高质量、优服务的医疗服务资源供给。加强社会办医许可、监管、整改和提升的一体化、统筹化的“品管圈”管理模式,把民营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统一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平台,建立科学、独立、专业的医疗质量服务监管和评估机制引导和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健康规范发展。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逐步做大做强,探索富阳特色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新模式,形成特色明显、专科多样、口碑良好的富阳民营医疗机构品牌,满足富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2.发展新型健康服务业态
加快发展康复与护理服务。重点培育神经康复、肿瘤康复、骨科康复、风湿性疾病康复、工伤类康复及残疾人康复等细分康复市场,构建由康复医院、社区康复、居家康复组成的三级康复服务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康复医疗服务领域,探索建立民办康复机构与大型公立医院之间的转诊机制。鼓励康复机构以连锁经营方式输出技术、管理和品牌,支持发展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家庭护理、月子护理、“三瘫一截”成年重度残疾人护理等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护理服务。
3.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
扩大医养融合示范区建设。探索建立医养融合中医养老院中院模式。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护理、养老、康复四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率先试点社区整合照护专员。完善医养融合服务考核标准。支持发展疗休养产业。利用富春山居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结合中西医医疗技术和传统康复养生手段,打造集保健养生和休闲度假相结合的疗休养行业。发展智慧健康服务产业。借助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老龄事业发展深刻转型。鼓励发展互联网+护理、互联网+家庭医生、互联网+家庭药师等服务,为居民在线提供健康咨询、慢性病随防、延伸处方、健康管理等服务。
专栏14健康产业发展工程 1.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为社会办医院合理预留规划空间,作为公办医疗资源的补充。 2.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等辅具服务,依托街道(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建设,促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发展,提升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 3.鼓励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医养融合养护中心,建设区域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支持医院发展临终关怀服务。着力规划布局一批特色疗休养机构,打造特色疗休养产业群,形成集风景疗休养、山地疗休养、森林疗休养于一体的多元化疗休养行业发展格局。 4.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居民健康的实时监测、疾病预警、慢病筛查、主动干预、个性化评估,支持居民医疗健康信息自主在线查询、居民健康自我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