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枞阳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2021-2025)

  智慧旅游示范村镇(个) 5 约束性

  文旅景区、文博场所5G覆盖率 100% 约束性

  营商环境评价 - 90% 约束性

  游客和居民满意度 - 95% 约束性

  二、2035年远景目标

  展望2035年,枞阳“一轴两核两门户,三廊三片区”大文旅发展格局基本建成,文旅产业成为枞阳国民经济体系的支柱产业,成为枞阳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成为枞阳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公共服务与长三角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文旅公共服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枞阳文旅品牌更加响亮,枞阳成为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国际知名文化型旅游目的地,树立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第五节 重点任务

  一、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和标准化

  加快形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实施各类文艺创作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纪念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大对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强化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数据库。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推进摩崖石刻等文化遗迹的保护工作。

  二、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

  建设大浮山旅游产业集聚中心,力争将浮山景区打造为 5A 景区、世界地质公园;按 4A 级及以上标准打造岱鳌山景区、三公山景区、岱冲湖景区;按 3A 级及以上标准打造柳峰山、黄公山、菜子湖(车富岛)、大青山景区,形成全域旅游新格局。聚力发展“文旅+”,整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景区、线路、业态、商品、企业“五个一批”精品打造工程,实施一批文旅重点项目,精心打造油菜花文化旅游节等文旅品牌。

  三、优化文化旅游资源配置

  整合枞阳县核心文旅资源,打造以吕蒙文化、汉武文化、桐城文派历史文化等核心文旅品牌,带动建立品牌体系和营销体系。以浮山-白云岩-三公山-黄公山-白荡湖-菜子湖核心景区为主体,构建“三山两湖一明珠|”大文旅发展格局等龙头项目,串联和带动各个区域发展。促进景区自然景观与文化资源有机结合,构建文旅产品体系和产业链。

  图3-1 枞阳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创A级景区分布图

  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打破产业行业壁垒,在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加强“文旅+”工程,实施“文旅+体育”、“文旅+科技”、“文旅+康养”、“文旅+研学”、“文旅+商贸”、“文旅+美食”、“景区+演艺”等工程,切实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

  五、着力提升文化消费力

  抓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渐形成的历史机遇,提高文化消费意识,培育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把握文化发展新趋势和消费习惯新变化,构建文化IP,加强历史名人文化、院士文化、新运河文化等特色品牌对外营销,扩大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文化消费。

  六、构建智慧文旅系统

  强化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在“2+N”应用体系的总体架构下,以“城市大脑”平台和运管指挥中心为核心,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覆盖游前、游中、游后全场景,助力枞阳打造旅游消费智能体验示范区。

  七、创新文旅产业发展体制

  积极引入重大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县文旅公司向文旅产业综合运营商转型,建强用好县融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不断扩大国有资本投资示范效应。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和规范,开展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经营业主业务培训,促进文化产业规范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争创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

  第四章 优化文旅空间布局

  第一节 文旅资源空间分布

  经调研,枞阳县境内主要文旅资源的空间分布如下:

  (1)西北部地区主要分布了岱鳌山、钱桥蓝莓小镇、麒麟生态旅游区,以及以义津镇为中心的桐城文派名人的墓群、故居,以及麒麟镇的陆大道、朱光潜等现代文化名人及其故居。

  (2)中部地区主要分布了浮山、浮山特色旅游小镇、柳峰山、白云岩、白荡湖等自然风光胜地,以及摩崖石刻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等为核心的文旅资源。

  (3)南部地区主要分布了大青山、荷叶田田等自然风光和田园风光,还分布了山镇阮鹗古墓为中心的家族文化,以及山八景等文旅资源。

  (4)东部地区主要分布生态田园、竹文化、东乡武术文化等文旅资源。东乡武术文化是东部地区的代表性文化。

  (5)西部地区主要分布了菜子湖、黄公山等自然景区,以及码头文化、传统建筑文化等文旅资源。西游文化、桐城文派成为了西部地区的代表性文化。

  (6)县城及周边区域主要分布了吕蒙城文化、汉武文化,以及传承至今的各时代各流派文化,是枞川历史文化的聚集区。纵川文化起源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经历几千年也未断代。

  (7)北部地区主要分布以三公山为主的自然景区,以及以先秦青铜文化为核心文旅资源。

  图4-1 枞阳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核心文旅资源分布图

  第二节 文旅空间布局原则

  统筹推进,协调发力。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枞阳文旅空间布局规划全过程,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限,将旅游景观资源整体打包建设,丰富“点”的打造,加强“带”的串联,推进“面”的建设,形成“点上出精品,线上有特色,带带不重样”的大文旅新展新格局,将完整的旅游景观展现给消费者。

  文旅一体,联动发展。基于国家、省、市、县等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系列政策,捕捉政策热点、紧随时代潮流、跟踪消费热点、提升文旅品质,既要统筹岱鳌山、浮山、白荡湖、黄公山、菜子湖等自然景观资源分布,也要统筹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遗迹、名人墓群、名人故居等人文景观资源分布,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新发展格局,建设新型文旅功能区。

  相对集中,分区协同。基于资源配置效率和优化利用的要求,按照县域资源地理位置分布特征,将全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分区域连片打造。充分考虑各区域板块之间的联系,注重区域板块间的协同互动,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突出特色,重点突破。准确把握文旅资源分布特征,深度分析不同地域文旅景观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思路,按资源地域分布打造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旅游产品,避免产品同质性,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6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