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础优势
1.1.1 区位优势越发明显
南陵区位优越,东邻湾址区、宣州市,南接泾县,西南与青阳县毗邻,西与铜陵市、繁昌县接壤,北连芜湖市。南陵县域以南即为以“两山一湖”为中心的皖南旅游示范区核心区,是安徽省乃至全国山水和人文最佳组合的旅游资源富集区,其中以黄山为中心的世界遗产和徽文化旅游区、以九华山为中心的佛教圣地和自然生态旅游区,撑起了安徽旅游的大半江山。南陵县是通往“两山一湖”的重要门户,交通便捷,205、318国道,320、216省道交汇于县城,合福高铁、铜南宣高速穿境而过,设有高铁南陵站,芜黄高速正加快建设。近年来,南陵自我加压,主动作为,投入近23亿元,完成2条国道和2条省道的一级化改造,力争由芜湖“后花园”华丽转变为“会客厅”,区位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
1.1.2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
南陵生态优美,物产丰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拥有丫山花海石林和大浦乡村世界两个国家4A级景区和乌霞寺、奎潭湖、小格里省级森林自然公园等一批自然景点。素有“芜湖米市,南陵粮仓”的美称,盛产优质大米、木材、丹皮、蘑菇、莲藕等,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目前已进入勘探阶段的姚家岭铜锌金多金属矿,锌、金储量达到国家大型矿床标准,潜在经济价值超过600亿元。
南陵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古铜都”,境内遗有大工山铜矿遗址、皖南土墩墓群千峰山遗址和牯牛山城址遗址3处,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诗仙李白曾两度寓居南陵,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千古留传。也有展现近现代南陵人民光荣革命传统的李家发烈士陵园和三里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革命历史教育基地。长时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青铜文化”“三国文化” “盛唐文化”三张名片。
南陵县优质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呈现出强劲的发展优势。而县域主导产业、新兴战略产业也因此富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也有助于南陵县实现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传承、弘扬和发展,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有助于南陵县通过加强文化设施载体建设,实现自然生态平衡、人文生态和谐的城乡统一体。
1.1.3生态本底总体较好
南陵县位于安徽东南部,半山半圩,生态优美,人文荟萃。主要依托水生态环境构建形成的生态网络体系较为完善,加之近年来县域水利、水工设施的体系化提升与完善,生态网络体系的稳定性也逐年提升。因此,全县生态系统状态可以保持长期的稳定,生物多样性也较为丰富。
2020年,南陵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红线103.24平方公里,强力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解决了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一批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环境难题。持续推进“蓝天行动”,严格落实“五控”措施,县城区餐饮企业油烟治理及散煤取缔实现全覆盖,整治“散乱污”企业367家,烟花爆竹禁燃禁放成效显著,秸秆禁烧实现全年“零火点”,PM2.5指标、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全市首位,蓝天保卫战初战告捷。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加强县级饮用水源地提标建设,划定第二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漳河城区段一级蓄水闸工程通过验收。全力整治黑臭水体,县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开工建设。许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经济开发区及3个镇城乡污水一体化项目加快建设。强化固体废弃物排查整治,实施无害化处置3774吨,整改完成率100%。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关闭拆除13家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为76.7%和86.3%。成功处置非洲猪瘟疫情。对涉矿企业实行停产整顿、达标复产,创建绿色矿山4家,治理废弃矿山19处。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69.69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97万亩。
截至2020年底,南陵县林地总面积45714.2142万亩,拥有国家和省级公益林16.9万亩,森林覆盖率36.51%,林木绿化率45.86%,活立木总蓄积226.3942万立方米。拥有国家级牡丹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省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处。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乐片区位于南陵县境内。凤丹、蓝莓为我县两大特色经济林产业,其中凤丹产业历史悠久,为地理标志产品,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我省第一家国家级林业生物产业基地;蓝莓种植面积达万亩,年产鲜果近1200吨,种植规模与技术在全省名列前茅。
南陵县2011年被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南陵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4年被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命名为“南陵县省级生态县”。2020年,《南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实施方案》已完成编制。县域内8个镇完成了国家级生态镇和省级生态镇的创建,创建成功1个国家级生态村,21个省级生态村,88个市级生态村,1个省级绿色学校,9个市级绿色学校。这些都为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支撑。
1.1.4各级党委政府重视
南陵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南陵县发展的顶层设计当中。南陵县委和县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指挥、组织和协调工作,县直有关部门都是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单位,并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度。《南陵县镇和县直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工作办法》规定单位或系统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考核不合格的,不得评为优秀。因此,南陵县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有坚强的组织保证。
1.2所处劣势
1.2.1经济规模总量偏低,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2020年南陵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1.4129亿元,芜湖市下游水平。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位次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关键性指标,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与兄弟县区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
三次产业比为12.8:42.6:44.6,产业结构更趋协调。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更加接近,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基本形成。但是,与其它成熟的经济区域相比较,第一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的产业效益接近芜湖市平均水平的3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效益又低于芜湖市的平均水平。产业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从总体上看,南陵县产业发展的层次不高,大项目、大企业偏少,特别是新兴产业仍处在培土施肥阶段,新发展动力形成尚需时日。
总体来看,经济发展力度需要加强,但在南陵县良好生态环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产业发展绝不应该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故需要在三产的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加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内涵提升,引导技术创新及产业绿色转型,形成生态经济体系。
1.2.2 城乡建设基础薄弱,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不足
尽管近年来南陵县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基于历史欠账较多,受现阶段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制约,城乡基础配套功能与管理水平不尽完善。城区路网仍不健全,“断头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停车场建设进度滞后,停车难较为突出;城市管理体制不够顺畅,背街背巷、城乡结合部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黑臭水体整治任务艰巨,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染等尤为突出。与此同时,南陵县现有的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与生态环境保护重任的需要之间还无法做到匹配,全县污染源点多面较广,环境监管队伍人员不足,日常检查无法实现污染源监管全覆盖。仅靠环保专项执法行动,难以有效全面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