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园区生态化建设
在产业结构优化和空间分布调整过程中,按照循环经济“3R”原则,注重工业生态链的构建,并按生态工业的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吸引有利于形成生态链的企业入园,通过产业链节点项目的引进及打造,促进开发区企业产业链之间的延伸和耦合,促进专业化生产和企业相互协作配套,完善产业的生态链体系和开发区功能配套。贯彻落实《关于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县经济开发区工业区水污染治理设施排查和污染治理,全面推行工业企业废水、水污染物纳管总量双控制度。开发区内工业废水必须经预处理达到集中处理要求,方可进入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工业园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6.3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
6.3.1 发展战略
商贸物流业。充分发挥已形成的企业优势,整合周边物流资源,进一步完善功能,形成高档次商贸基地和物流基地。按照引进、剥离、转型和培育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优化物流供给,引导物流需求,培育物流市场。重点优化提升物流企业、优化制造业物流管理、改造提升批发市场、搞好商贸物流配送。
休闲旅游业。按照生态原则,充分利用本区的气候、阳光、河流、山地、人文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打造生态型城市。构建休闲要素,发展休闲产业,营造休闲氛围,吸引休闲人群,创建休闲品牌。
其他生活性服务业。完善各类生活性服务业的建设,尤其是公益性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运动场地等的建设。农村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镇区和城区要根据服务人口的规模,按照相关规定,分级分类配套各类配套设施,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
6.3.2发展措施
(1)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迅速做大
重点发展物流、电商、金融等为工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支撑的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发展信息咨询、人力资源、法律服务等商务咨询产业。
(2)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
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养老养生等生活性服务业。
6.4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四五”时期,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将巩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6.5多渠道促进资源节约
(1)继续推行节能降耗
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推进水土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期间南陵县将继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落实芜湖市能源消费消耗“双控”目标,严格执行能源消耗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促进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2)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完善土地供给机制,积极推行兼顾区域相对平衡发展的土地利用协调机制,逐步形成高效、有序、和谐的土地利用秩序。优化园区产业空间布局,提高企业准入标准,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加强城镇集约高效用地管理。强化新增年度计划前置控制,提高用地利用效率,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力争实现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达到65万元/亩以上。
(3)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统筹兼顾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确保全县河道清水长流,加快提升城乡水生态环境,着力提升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到2020年,建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和控制指标、实时监控、考核评估“三个体系”。
第七章 大力倡导绿色生活
7.1优化城镇格局,打造人居生态环境
7.1.1完善城镇空间格局
依托芜马城市组群构架,强化城区的综合竞争能力,着力打造和提升两大新市镇的竞争能力,逐步完善“一主、两副、两星”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一主”为南陵城区;“两副”为市域新市镇许镇镇和弋江镇;“两星”分别为三里镇和何湾镇。
7.1.2构建城镇绿色体系
南陵县拥有丰富的自然本底,以南陵城镇之间的山林、水体、基本农田、人工防护林为主骨架,城镇内部的绿地系统为次骨架,沿城镇之间的交通走廊和河道水系的绿化带作为连接体的规划区生态防护网络,构建体现南陵生态田园城市特色的“三廊四楔一环八带”的规划区绿地系统结构。
7.1.3实施人居环境整治
以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农村“三大革命”、“三线四边”环境整治等为契机和重点,深入南陵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文明创建工作,开展农村卫生清洁行动,加快建设农村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实现农村废弃物和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根本改观。
7.2完善绿色设施,践行绿色生态方式
7.2.1制定并推进相关政策
推动节约型产品使用的“生态制度”(节能、节水、节材、减排),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强化绿色清单和政府采购制度,节约型建设制度,节约型消费制度,出台制约措施,治理餐桌上的浪费,特别要治理公款吃喝;积极倡导文明餐饮,引导顾客适量、适度点菜。
建设生态型生活服务设施,培育“绿色市场”,创建“绿色饭店”,建设旧品交易场所(物物交易、赠予、出售),布设回收设施(垃圾分类、垃圾的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回收、废旧电器回收),建立节约生活中介机构
建立节能中介机构,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开展节能技术交流与推广的途径,通过举办节能技术产品现场会、展览会、节能技术研讨会等活动,推广节能技术产品,交流节能经验信息,进一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
7.2.2建设绿色节能建筑
为了强化全县建筑节能管理,确保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到2025年,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到70%。民用建筑自2019年起全面执行性节能强制标准。
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和装备式的绿色建筑。到2025年,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比例达到85%以上。
7.2.3丰富绿色出行模式
以满足居民多元化出行需求为目标,以降低出行交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核心,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和占用的空间资源,创造复合完善功能的道路空间,设计生态化道路断面,推行安静街区,塑造便捷换乘系统,创造有利于公共交通、步行和非机动交通的交通发展模式。
7.2.4倡导绿色生活习惯
广泛宣传适度消费、生态人居、休闲文化等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适度消费、生活、居住等不同层面,从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培育绿色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