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马鞍山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1. 铁矿

  铁矿为我市优势矿产,在我市的矿业经济中一直居主导地位。全市现有铁矿采矿权20家(其中大型7家,中型6家,小型7家),年设计总开采能力2728万吨。2020年,我市铁矿石原矿采出量为1230.99万吨,年产精矿515.1万吨。

  2. 水泥用灰岩

  全市现有水泥用灰岩采矿权7家(其中大型5家,中型1家,小型1家),2020年,水泥用灰岩矿产量为1167.4万吨。

  3. 建筑石料用灰岩

  全市现有建筑石料用灰岩采矿权9家(其中大型4家,中型3家,小型2家),2020年建筑石料用灰岩矿产量为517.6万吨。

  4. 石膏

  我市石膏矿产资源丰富,全市现有大型石膏采矿权1家,2020年石膏矿产量为59.9万吨。

  5. 地热

  全市现有小型地热采矿权1家,2020年处于停产状态。

  二、十三五成效及不足

  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期间,正值“十三五”发展时期,“十三五”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动能转换、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城市转型,较好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我市国民经济步入稳健发展时期,与之相适应的矿业开发稳步增长,矿产资源市场需求强劲,取得了较大成绩,基本实现了规划目标提出的各项任务。

  (一)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成果方面

  1. 基础地质调查

  “十三五”期间完成1:50000马鞍山市城市地质调查,1:50000慈湖幅区域矿产调查,和县、江心洲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马鞍山-芜湖地区铜金矿调查评价。

  2. 地质找矿进展

  “十三五”期间各类勘查项目累计提交新增铁矿资源量11455.2万吨,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提交铁矿大型、小型矿产地各1处。非金属矿(水泥用灰岩矿、建筑石料用白云岩矿、建筑石料用安山岩)大型矿产地5处。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国务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和《马鞍山市非煤矿山整治规范工作的实施意见》、《马鞍山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6-2025年)》等文件,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大矿山关闭、整合力度,以铁矿、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石膏4类矿产为主要矿种,以雨山区、含山县、和县、博望区为整合重点区,合理布局全市矿山企业,高效利用矿产资源。经关闭、整合后,采矿权数量由原来101家减少到56家,“十三五”期间关闭矿山50家,新设5家(含整合变更)。

  “十三五”期间资源储量规模为大、中型矿山数量由2015年的39家增加到2020年的42家,产量规模由2015年的2894.5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3300.08万吨,采矿业总产值由41.4亿元增加到77.1亿元。全市矿山开采总量、矿山数量、开采规模、结构和布局进一步得到优化调整,较好完成了规划目标、调整了产业结构,规范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市场。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面

  “十三五”期间,我市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全面落实中央生态环境督察和省生态环境督察问题整改及“三大一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等重大工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十三五”期间,马鞍山市关闭矿山50家,关闭数量最多的矿种为建筑石料用灰岩矿、建筑用安山岩矿和铁矿(小型)三种。截止2020年底,马鞍山市共完成矿山生态治理项目50个,治理修复面积539.0公顷。其中,纳入长江10公里范围内的6个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任务全面完成,治理面积达63公顷;省自然资源厅牵头销号的4个“三大一强”矿山生态修复问题全部完成修复并销号。

  (四)存在问题

  矿产勘查投入不足。“十三五”地质勘查投入大幅降低,基础性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的投入多集中在大宗矿产资源领域,对战略性矿产资源投入不足,新增矿产地目标中有色金属、绿松石矿产地任务未完成。近年来随着地表矿、浅部矿的长期开发,部分矿山面临资源枯竭,需要加大重要矿产资源的勘查,增加矿产资源储量,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偏低。“十三五”期间,按照国务院蓝天保卫战和大气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要求,全面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关停了大量环境破坏严重的露天开采矿山,开展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此外,还有一些矿山企业虽然持有有效的采矿许可证,但因需落实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等要求,长期处于停产、闲置状态,正常生产的采矿权占总采矿权数量占比较小,导致“十三五”期间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偏低,矿石开采总量预期性未能完成。

  矿业绿色发展有待加强。矿业转型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动能不足,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依然存在,部分采矿权落实矿山生态修复还有差距,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未能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按照“谁破坏、谁治理”有关要求落实“边开采、边治理”,加快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第三节 形势与要求

  一、矿产资源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发展迈上中高端水平,矿产资源发展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新格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等),我市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把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增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投入、合理开发的管控水平,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推进我市重点在产矿山资源持续建设工作。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充分利用高质量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实现增量扩张和总量平衡,实施矿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矿产品的质量为中心,更加注重社会和谐和生态效益,积极推进矿业领域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矿产资源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下,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应主动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以高水平保护推进高质量发展。对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的空间管控要求,严把新设矿业权准入关,加快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范围内已设矿业权分类处置有序退出。适度开发矿产资源,鼓励加快推进地热等清洁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对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等矿业活动的监管,持续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加强扬尘综合治理,科学有效维护好矿山地质环境。

  二、矿产资源保障

  “十四五”期间,马鞍山市加强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利用市域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能源资源支撑。

  (一)金属矿产

  马鞍山市矿产资源丰富,查明主要金属矿产有铁矿、铜矿、铊矿等。

  铁矿:马鞍山是全国七大铁矿产区之一,是安徽省重要的矿业和钢铁工业城市,马鞍山市铁矿资源储量丰富,但同时也存在贫矿多、富矿少、后备资源不足等问题,露采矿和富矿越来越少。目前小型以下铁矿已经处于停产状态,新建矿山增加的产量与减少的产量相抵,其产量也只能保持目前水平。2020年我市铁精矿的需求量约为1800万吨,而我市年产铁精矿515.1万吨,自给率仅为28.61%。预期到2025年以后,我市钢铁工业所需的铁矿石仍将维持少部分自给,大部分依赖进口的局面,供需形势严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3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