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蚌埠市“十四五”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规划

  四、提升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保障能力

  (一)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

  进一步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持续深入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六稳”要求,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储备管理能力、市场监测预警能力及应急保障能力。落实好农业扶持政策,抓好粮食收购,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粮食储备管理,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存储安全、管理规范。探索建立政府储备和社会责任储备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分梯级粮食储备机制,着力构建灵敏、准确的粮食流通信息网络体系,提升粮食和物资储备服务区域粮食宏观调控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优化市(县)粮食及物资储备规模和布局。做好市(县)级储备粮增储工作,适当增加市(县)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加快推进中储粮蚌埠直属库、市粮食一库(三库)退市进园,加快推进收储库点和应急供应网点的新建、改建、扩建工作,扩建蚌埠市军粮供应站,完善仓储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逐步解决市内粮食收购、储存、集并、加工的“四散”粮食的散装、散运问题。发挥好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主渠道作用,充分调动和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参与收储,实施专收专储,强化库存监管,形成地方国有企业与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承储格局,提高储备效能。开展优质优价轮换,鼓励收储企业发展订单农业、建设种植基地,提高储备原粮规模和品质。

  完善市场监测预警和粮食应急保障体系。积极修订和完善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健全覆盖政府相关部门和粮食应急企业的预案体系,加强粮食和物资储备系统生产安全应急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研判粮食供需形势、价格走势,及时把握粮食供求和市场动态。合理布设应急供应网点,做好对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应急加工企业、应急配送中心、应急储运企业及主食加工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深入实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严格粮油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充分发挥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作用,增加检验技术指标,扩大监督抽查覆盖面,健全收获、储存、流通等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储备粮质量管控,开展粮情检查和品质测报。发挥骨干粮食企业在粮食收储、加工转化以及市场供应等方面的作用,运用信息化手段,研判市场供求形势,进一步提升粮食质量安全预警预判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危机管控能力和监管服务水平。

  (二)提升粮食和物资储备效能

  积极探索优化粮食等重要物资储备模式,开展“动态储备和静态储备”“自主储备与企业代储”等模式试点,探索推进粮食、食用油、棉糖等基本生活物资及应急医疗物资在政府储备、企业责任储备和产能储备三方的有机结合,并结合实际适时对其储备规模和结构进行调整,同时加强与生产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和示范带动效应的物流中心等市场主体合作,建立企业生产能力储备等,提升物资储备应急保障的社会参与度,构建规模适度、平急结合、保障有力的物资储备保障体系。

  (三)搭建粮食和物资储备安全防控体系

  以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为底线,构建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制定覆盖全市粮食行业的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方案,强调落地运行,注重安全绩效,完善长效机制,推动源头治理,全面提升粮食企业本质安全、职工行为安全、库区共治安全水平和事故防控能力。督促企业制定隐患自查、风险预防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储粮安全。加大对“智慧皖粮”“智能皖储”等信息化平台应用和推广,以智能化信息化赋能提升防控效能。同时鼓励粮食储备、物资储备、军粮供应和应急保障功能整合,融合发展。

  五、夯实粮食和物资储备保障基础

  (一)构建粮食物流骨干网络

  一是打造区域性粮食物流枢纽。主动融入黄淮海和江淮运河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加强与黄淮海、江淮运河等国家粮食物流通道对接,统筹粮食仓储设施、物流节点布局和建设,形成与周边地区产销有机衔接、产业链深度融合、节点合理布局、物流相对集中、经济高效运行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打造能够提供综合基础设施支撑、多样化物流服务功能的粮食物流枢纽,满足粮食中长距离调运需求。支持改建、扩建和新建粮食中转仓,提高粮食中转效率,推动建设粮食快速中转物流项目。加快集收购、仓储、加工、物流于一体的功能性粮食物流产业园建设,提高粮食物流集中度。二是提升粮食现代物流效率。会同财政、交通、质检等部门建立会商协调机制,联合制定和出台进一步促进粮食物流健康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强粮食物流系统化建设,全面推广散粮运输,强化公路、铁路、水运等无缝衔接,逐步开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等运输组织方式,提升粮食物流节点接发能力;鼓励建设快速中转新仓型。整合地方国有企业粮食物流资源,培育大型粮食物流企业。支持粮食物流企业采取联营、租赁等形式联合铁路、航运企业优化粮食物流链条,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粮食物流战略联盟。

  专栏2 粮食仓储物流体系建设重点工程

  Ø粮食收储库点优化工程。推动国有企业库点改革,加大对“小散弱”库点的撤并力度,引导有序淘汰、资产置换和兼并重组,建立专项支持资金,加大对基层粮食仓储设施拆旧建新、整合集聚建设力度。

  Ø粮食收储能力提升工程。①扩建蚌埠军粮供应站;②打造现代化省级储备粮存储库区。新建库仓顶加装光伏瓦、制氮机房、单仓房加装制冷设施,确保全部省级储备粮实现绿色、信息、气调、准低温4个百分百;③搬迁新建曹老集库区。

  Ø粮食物流效率提升工程。①按照“两心一带”的空域布局,以怀远县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为核心、以省级龙亢经济开发区为副中心,以307省道为联接带,集中更多、更新的食品生产项目,推进怀远县粮食食品产业园发展建设,形成皖北最大、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食品产业基地。②推进五河沱西、浍南、望淮岭、头铺等四个10万吨仓容建设,加快建成集仓储、加工、物流为主的粮食物流产业园。③推进固镇县集粮食收储、油脂加工、饲料加工、食品生产为一体的固镇粮食产业园。

  (二)完善应急保障基础设施体系

  谋划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重大基础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县级应急成品粮油储备库建设;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保障网络,充分发挥骨干粮食应急企业的应急保障作用,改造建设一批区域性粮食应急配送中心、成品粮批发市场,不断优化应急供应、配送、加工网点结构和布局,确保粮食应急储备、加工、运输、供应各环节衔接顺畅,提高突发事件发生时粮食的应急供给、调运、配送能力。与长三角大城市联动,谋划布局成品粮储备库和应急储备设施接洽站点,提升应急保供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管理。修订完善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对粮食收购、储存和政策性粮食质量的监测与抽查,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进入口粮市场。

  (三)积极推进粮食行业信息化应用

  一是推进粮食收储信息化应用。用好“智慧皖粮”平台,推进承储企业和库点信息化应用,加快“互联网+”融合业务管理、出入库作业、智能仓储、远程监管、安防监控、办公自动化等于一体的粮食仓储信息系统应用与推广,提升仓储装备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扦样、检验、称重、烘干、通风、熏蒸、装卸、整理等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应用。二是推进粮食物流信息化推广。推进粮食智能仓储物流、中转体系建设,合理布局和搭建物流园区信息平台,实现与粮食市场、收储企业、加工企业等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三是推进粮食加工行业信息化应用。鼓励重点粮食加工企业进行原粮及成品粮出入库、库存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改造。加快物联网、快速检测等技术的应用,实现粮食加工过程的生产工艺、环境、产品质量等全生产周期的信息采集。谋划市-县-区-农户粮食应急管理可视化系统,实现应急供应点、配送中心、储备库和加工企业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四是推进粮食行业服务信息化。健全粮食行业信息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升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新媒体平台,完善信息公开、办事服务、互动交流等功能,推动在线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集聚产学研用管各方力量,形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等领域的数据共享机制,通过微信、微博、短信、手机APP等方式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向种粮农民宣传粮食政策,发布粮食收购、价格信息及补贴政策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0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