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浦江县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针对全县发展特点找准需求定位和主攻方向,把特色转化为自身优势、创造优势,重塑新形势下产业发展新动力,加快构建符合区域特点的创新体系,不断增强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坚持人才驱动,引领发展。将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充分发挥人才在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引才、育才、留才机制,全力建设人才创业创新生态最优县,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浦江人才蓄水池。

  ——坚持开放合作,融合发展。注重区域联动、协同创新,把握我国由产业转移步入全面优化产业链布局、转移和转型协同的新阶段特征,加速嵌入全国创新版图,成为金华对接杭州、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深化浦义同城发展战略,促进产学研协同和省市县集成联动,引进集聚创新资源,构建更加高效协同的创新网络,打造全方位开放创新格局,实现浦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数字赋能,保障发展。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按照“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要素决定性作用,构建现代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打造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浦江样板”。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浦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县域内产业发展得到省级创新平台、领军企业、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的有力支撑,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创新能级的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双循环格局下科技赋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全县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与对标县市区的差距明显缩小,初步形成创新体系更优、创新活力更劲的浙中跨越创新之城、产业升级示范之城和创新资源汇聚之城。

  创新发展跨越区: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创新投入显著提升,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创新型县加快建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全县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50家)存量均实现倍增,实现跨越式创新发展。

  产创融合引领区:依托浦江现有产业基础,发挥产业发展优势,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基本形成,科技引领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彰显,在浙中区域形成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效应。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5%,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比重达2.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9件。

  要素配置优化区:紧抓“融义、接杭、联动长三角”契机,推动科技创新体系重构,建设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成果转化的各类创新平台,有效汇聚各地创新资源,创新要素活力充分释放。“十四五”时期启动创建浦江科创港、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农科园区,积极争取“浙中实验室”基地布局,到2025年每万名从业者中R&D人员数(人年)达到100人年。

  表3 浦江县“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主要发展目标

  指标名称 浦江县 金华市 浙江省

  2020年 2025年目标 2020年 2025年目标 2020年 2025年目标

  R&D 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 1.21 2.2 2.01 2.8 2.88 3.3

  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 1.59 2.5 1.85 2.5 1.77 2.5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32.42 45 55.95 60 61.81 60

  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数(家) 55 120 1368 3000 22176 35000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累计数(家) 321 650 4635 10000 69119 105000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亿元) 6.98 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 / / 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2.5 4.9 / 5.5 / 17

  每万名从业者中R&D人员数(人年) 47.34 100 113.92 150 151.15 185

  到2035年,紧抓“浙中崛起”机遇,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高水平建成创新型县和科技强县,“融义”“接杭”“联沪”协同创新格局基本形成。打造成为具备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人才洼地、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地,建成具有浦江特色的科技创新生态和新型创新治理体系,产业创新能级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四)发展方向

  1.加快培育五大新兴产业

  实施新兴产业培育计划,跟踪新一轮产业科技变革方向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围绕三大科创高地建设,重点发展智能硬件、光电光伏、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围绕重点发展方向,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优化产业链发展规划,谋划纵深发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积极与北京、深圳等发达地区企业、高校院所对接联合,深化G60科创走廊科技合作,引进转化一批拥有核心技术、产业化程度高的高新技术成果,提升新兴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

  五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智能硬件:基本形成从芯片封测到终端应用的智能硬件产业链,加快圆片级封装(WLP)、系统级封装(SIP)、硅通孔(TSV)、三维封装、功率器件封装、真空封装和超高密度/超薄基板技术等先进封测线的引进和建设,着力在低功耗、多品种、快速反应的智能家电芯片、智慧安防芯片、汽车电子芯片、工业控制芯片等领域实现突破和快速发展。

  光电光伏:前瞻性布局新一代LED小间距显示技术,谋划发展体积小、对比度高、能耗低、色彩饱和度好的Mini-LED、Micro-LED等先进光电显示领域,积极开展低能耗、高效率、环保型光伏组件生产工艺研发应用,引进光伏玻璃、高效逆变器、背板、控制器、汇流箱、储能系统、高效电力器件等关键部件,积极开展低能耗、高效率、环保型光伏组件生产工艺研发应用,加大分布式光伏示范应用

  高端装备:围绕四大传统产业发展需求,鼓励和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突破数字化3D/4D全制造流程仿真、精密及超精密磨削和精度保持、复杂型面和难加工材料高效成形等关键共性技术,重点开发高精平面磨床、数控龙门式平面和导轨磨床、立式复合磨床、数控双端面磨床等高精密磨床,协同发展数控板材成形机床、激光冲压一体切割加工中心、齿轮加工机床、数控悬挂式带锯床等系列化高档机床,大力推进分布式天然气制氢设备、低温真空泵等高端装备研发与制造。

  新材料:加快突破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低成本产业化、通用纤维高效柔性化与一体化制造、高效节能大容量聚酯聚合和熔体直纺、循环再生纤维高质化利用等关键技术,重点培育发展高端药用包装材料、生物基可降解医用敷料、可吸收组织修复材料、可降解皮肤组织工程材料等生物医用及医疗器械材料,鼓励发展低成本、高稳定性的集成电路封装辅助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基导电材料、增材制造专用粉体材料等先进材料,积极拓展具有耐高温、耐酸碱、高强度特性的非晶态材料、无机涂层、无机纤维等新型精深加工无机材料。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4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