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义乌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3.推进移动源污染防治

  深入开展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防治大攻坚,有效遏制移动源尾气污染。严格新车、新机械环保监管,开展新生产、销售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环保达标监管,对新注册登记柴油车开展排放检验,不断加强源头管控,确保新车、新机械环保达标。严格实施限行制度,持续扩大高排放柴油货车禁行区和高排放非道路机械禁止使用区。完善汽车检测与维护(I/M)制度,推进重型柴油车远程排放在线监管和机动车遥感(黑烟抓拍)建设,推动机动车超标排放非现场执法。推进实施“尾气码”制度。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加快完成工程机械卫星定位信息化管理省级试点建设。全面实施非道路移动柴油机械第四阶段排放标准,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积极推进高能耗、高污染非道路移动机械淘汰置换或清洁化改造。对56千瓦以上的国二和国三工程机械、建筑、市政施工、交通工程机械和场内机械开展尾气达标治理,推进56千瓦以下中小功率机械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替代。完善生态环境部门检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监管模式,强化多部门联合执法和协同监管。加强岸电设施建设利用,提高机场岸电使用率。严格执行油品质量标准,不断提升燃油品质。推进储油库油气回收深度治理,提高油气回收率。持续开展油库、加油站油气监控和回收治理,有序扩大加油站油气回收在线监控安装覆盖面。开展加油车油气回收系统检查,确保正常运行。

  4.强化面源污染管控

  加强施工扬尘综合治理,建立施工工地管理清单,严格落实质检工地“七个100%”扬尘防控长效机制,深化非质监工地扬尘治理“三色”评价,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落实施工工地扬尘管控责任,构建过程全覆盖、管理全方位、责任全链条的建筑施工扬尘治理体系,提高建筑施工标准化水平;实施施工工地封闭管理,加强自动冲洗、自动喷淋、雾炮、洒水等扬尘防控作业,持续推动扬尘激光雷达监控扩面,建立健全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测与联网,实现建筑工地扬尘数字化管理。鼓励道路、水务等线性工程进行分段施工。强化道路扬尘监控与治理,健全环卫收运体系,推进渣土以及砂石、水泥等运输车辆实行密闭化运输;加强道路洒水、雾炮等抑尘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城市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及城市周边重要干线公路路段清扫作业全部实现机械化清扫,严格落实清扫保洁质量标准,推动主要道路晴天洒水不少于8次/日、秋冬季不少于10次/日。深化堆场扬尘治理,按照“空中防扬散、地面防流失、底下防渗漏”的标准,持续推进砖瓦行业和砂厂整合提升,推动砖瓦行业废气、砂厂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全覆盖,持续推进混凝土搅拌站、砂浆搅拌站清洁化改造。加强露天矿山扬尘综合整治,健全政府引导、部门参与、企业主体的绿色矿山建设机制,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质量再提升。严禁秸秆、垃圾等露天焚烧,强化秸秆焚烧卫星遥感监控和高空瞭望。探索建立大气氨规范化排放清单,摸清重点排放源,推进养殖业、种植业大气氨减排。

  5.加强其他污染治理

  积极开展消耗臭氧层物质(ODS)管理工作。加强恶臭、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防控,加强工业臭气异味治理,推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各环节臭气异味控制,深入开展臭气异味专项整治。严格控制餐饮油烟,推动重点区域、规模以上餐饮单位油烟排放实现在线管理,加大超标排放处罚力度。强化声环境功能区管理,加强城市噪声敏感建筑物等重点领域噪声管控。完善高架路、快速路等交通干线隔声屏障等降噪设施。强化夜间施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投诉热点领域噪声污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城市照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全过程管控,落实光污染防控要求。

  (四)深化碧水行动,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坚持控源、扩容两手并重,以“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建设为载体,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实施义乌江、南江“双江”水清岸美行动,统筹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全方位保障饮用水安全,推动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1.持续深化水环境治理

  全面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快城市排水管网、工业园区排水管网的建设、改造、修复和完善,全域推进雨污分流,高质量建设全域“污水零直排示范区”。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建立入河排污(水)口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身份证”管理,实现入河排污(水)口规范管理。强化工业水污染防治,建立完善印染、造纸等重点行业废水长效监管机制,将有毒有害污染物相关管理要求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加快企业废水处理设施及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和运行维护。加快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推进佛堂二期、赤岸二期、双江湖净水厂、武德净水厂通水运行和苏溪二期等扩建工程建设,谋划江东三期、佛堂三期等扩建工程,加快“尾水湿地”公园建设。制定“一厂一案”系统化整治方案,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BOD浓度,全面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效能和水平。到2025年,污水处理厂清洁排放全覆盖,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5万吨/日。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终端提升改造,全面推广农村污水标准化运维。开展面源污染管控攻坚,完善推广六小服务行业“12分制”管理办法、考核细则和在建工地雨污水排放管理制度,建立“五水共治”信用网络。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氮磷生态拦截沟渠系统建设,补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设施短板。扎实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对水质波动反复或存在反弹隐患的河道、断面进行精确分析、精准整治、精细管理,重点开展国控断面水质提升“一点一策”治理,实现流域水质常态稳定达标。

  2.着力提升水生态健康

  实施义乌江、南江“双江”水清岸美行动,全面深化小微水体治理,高质量建设省级水生态治理示范试点,打造全省水生态治理示范城市。全面推进义乌江等重点流域水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开展水生态健康评价和河湖健康评估。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及河湖岸线管控要求,以八都水库等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和义乌江、南江等省控以上断面所在水体为重点,开展河湖岸线生态化改造与生态缓冲带修复,推进入库入河支流、入湖口等重要节点生态湿地建设。持续加强江河库塘清淤工作,强化淤泥检测、清理、排放、运输、处置全过程管理,探索建立清淤轮疏长效机制。加强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保护,深入实施水系激活畅通工程,恢复河湖水系的自然联通,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加快恢复自然水体生态功能。大力推进河湖水生植被恢复,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科学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以城市有机更新和美丽河湖建设为契机,新增义乌江等3条省级“美丽河湖”,推进“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级,创建省级幸福河湖试点县。

  3.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执行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深入实施双江湖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建成可靠的水资源供给与高效利用保障体系。统筹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维持义乌江等重点河流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流量。全力抓好卿云府居民分质供水和稠江-义亭区工业分质供水改革试点建设,全面推行全域分质供水,实现分质供水能力4000万吨/年。推动落实节水“五大工程”,创建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争创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实施工业节水减排,推进纺织印染、化纤制造、金属制品等重点用水企业实施工业节水技改、水循环梯级利用等措施,创建节水标杆园区、企业;落实城镇节水降损,打造节水标杆酒店、校园和小区,建设城市综合节水集成示范项目;促进农业节水增效,积极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畜牧渔业,挖掘农业节水潜力。加强非常规水利用,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积极推动工业再生水利用,鼓励高耗水行业开展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开展污水处理厂尾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到2025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44%和37%以上,用水总量控制在3.1亿立方米以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2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