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义乌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有待完善。雨污管网错接漏接、污水外溢、清水入管等现象仍有存在,部分农村雨水排放系统缺失,雨(清)污混流严重,日常运维力度有待加强,“污水零直排”建设防反弹压力大。污水处理厂负荷率较高,部分区块污水处理能力需加快提升。二是固体废物处置能力有待加强。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以填埋为主,但目前塔山垃圾填埋场填埋量已基本达到饱和。生活垃圾中转站、投放点等收运设施建设面临落地难问题,分类收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融合度不高。建筑垃圾利用处置能力不足。

  现代环境治理能力有待提高。一是环保体制机制改革仍需深化。生态环保大格局建设仍需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流域监管和联动机制有待完善。二是环境监测能力有待提升。地表水环境自动监测有待加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有待完善。三是整体智治水平有待加强。环保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工业固体废物智慧化、数字化监管模式尚未全面建立,需借助“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构建大数据监管模型,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四是环境监管水平有待提升。污染物面源管控的难度仍然很大,需加强制度体系建设。执法监管力量存在薄弱环节,环境监测和环保监察在人员装备、技术手段上仍存在短板。

  (三)“十四五”面临的形势

  “十四五”时期,义乌市将迈入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义乌的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和有利因素体现在:一是义乌市抢当“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模范生、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展示中心”、锻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功案例”、建设“新时代美丽中国标杆市”,为生态环境保护指明前进方向;二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新时代定位和历史方位,“十四五”期间,市委坚持实施“一个总目标、两个样板、三步走”的一二三发展战略,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目标取向,为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三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省“四大建设”和“打造增长极、共建都市区、当好答卷人”等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等高能级平台的扩面升级,义甬舟大通道、金义都市区、金义一体化建设推动全市战略地位提升,也为拓展生态环境保护开放合作深度广度、推动区域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带来新动力;四是以数字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的新时代数字浙江建设全面推进,义乌市走在改革开放最前列的鲜明优势和生态环境领域数字化改革的先进经验,为加快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创造了广阔空间。

  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传播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冲击,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与中美战略对抗对小商品贸易为主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导致统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难度增加,生态安全也面临新要求、新挑战;二是“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碳达峰和碳中和实践带来新的挑战;三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消费规模扩张对义乌市资源环境配置效率的提升、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完善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命题;四是“十四五”时期,公众对生态环境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对当前尚不完备的治理体系和尚显不足的治理能力提出了考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与高位提升的压力加大。

  综合研判,“十四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义乌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交织、动力与困难并存,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必须锚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展示中心、实现高水平共同富裕和新时代美丽中国示范区的建设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充分把握新机遇新条件,妥善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努力开创生态环境保护新局面,为高水平推进美丽义乌建设夯实生态环境基础。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干实“八八战略”义乌篇章、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深入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为导向,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全力打好“生态牌”,全面推进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有效维护生态安全,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全省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义乌元素、义乌经验,为锻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功案例绘就生态美丽蓝图。

  (二)基本原则

  低碳引领,绿色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把生态环境保护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科学合理布局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能源体系和综合交通体系,有效控制重点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安全为基,系统治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方法,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夯实全市生态安全基底,注重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等协同增效。

  数字赋能,深化改革。以数字化改革为统领,坚持“整体智治、唯实惟先”,把数字化贯穿到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重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坚定不移以数字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整体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整体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加强生态环境领域信息公开,引导社会公众有序参与环境决策、环境治理和环境监督,倡导绿色生活生产方式,提升全民生态自觉,形成政府、企业、公众良性互动的环境共治体系,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展望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新时代美丽中国示范区,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生态文明高度发达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全面形成,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美丽经济发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彰显“重要窗口”模范生绿色动人色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12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