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7 物流业建设重点
陆港型物流枢纽:依托金甬铁路,发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区位条件,建成与宁波海港、义乌陆港联动发展的陆港型物流枢纽。
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依托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为主体的现代制造业体系,面向制造业发展需求,发展现代物流业。
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依托中国茶市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国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开放有序的城市配送服务网络,城市配送效率明显提高。
聚焦发展重点领域物流。围绕支持区域制造业发展需求,发展工业原材料专业物流。发挥在宁波海港和义乌陆港中间节点区位条件,发展面向绍兴地区进口商品物流。发挥新昌陆海国际物流中心、中国茶叶城等物流节点的资源集聚作用,积极引入快递专线等配套物流资源,发展电商物流。依托新昌特色农产品优势,发展农产品直供和冷链物流。
探索物流发展新模式。推进物流智慧化建设,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货、车、场等物流要素数字化,推进“互联网+供应链管理”和“物联网+全程监管”。加快智慧物流发展,鼓励物流企业、仓储设施、园区运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加快数字化终端设备普及,实现物流信息采集标准化、处理电子化、交互自动化。开展网络货运试点工作,探索发展无人机、无人车配送、共享集装箱等新模式。
加强城乡配送网络建设。鼓励本土城乡配送企业通过加盟、自建等方式,改造、整合农村客运站、村邮站、交管站、城乡连锁超市、粮食收购站、农资配送店等现有资源,加速完善农村物流节点布局构建起县到乡镇、乡镇到村、村到户的三级城乡配送网络,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入村”双向流通渠道。鼓励城乡配送企业依托自身网络优势,配套发展流通加工、商品检验、信息服务、农产品代销等增值服务体系。完善生鲜农产品及食品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加快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预冷、保鲜和“最后一公里”的低温加工配送设施建设。
推动物流企业发展壮大。鼓励物流企业以联盟、兼并、收购等方式加快自身做大做强。鼓励从事相同或相似的物流专线、仓储企业抱团发展,避免行业过度竞争。进一步推进新昌物流行业协会等物流联盟建设。鼓励物流企业在合作机制、利益分配、统一标准等方面开展尝试创新,有效解决联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分配不均、标准不完善等问题。鼓励发展集装箱、厢式、冷藏、散装、液罐、城市配送等专用物流车辆,重点提升本地运输车辆大型化、专业化水平,发展形成长途货运车辆大型化、短途及集散货运车辆灵活化的格局。鼓励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建立起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促进物流服务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环节向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方延伸。
(3)空间布局
构建“一园一心多点”的现代物流空间格局。“一园”即以金甬铁路站场为核心的现代物流园区。重点发挥处于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节点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区位条件,发展辐射浙东乃至华东地区、面向海外的工业原辅料及产成品配送的外向型物流服务 “一心”即新昌国际物流中心,多途径扩大现有物流中心规模,重点加快全面封关运作和功能提升,改进口岸工作,推进大通关建设。“多点”即中国茶市、高新园区(经济开发区)、乡镇(街道)等多个物流节点,重点强化物流基地的仓储、包装、装卸、冷藏、配载信息等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3.现代金融
(1)发展思路
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为目标,加快现代金融、总部经济发展,营造金融商务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提升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力争“十四五”期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引进总部经济机构5家左右。
(2)发展举措
推动金融创新发展。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进一步扩大贷款范围,做大专项贷款总量,支持更多企业发展。鼓励全县保险机构开展科技保险、专利保险等新型业务,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引导证券机构加强与企业对接力度,为企业做好股改上市、再融资等服务;进一步推进浙商银行“四方合作”,助推新昌智能制造业发展;加强金融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打造全域旅游试点县;协助人民银行及相关部门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全面推开农村“普惠金融”,支持金融惠农。
培育金融市场“新昌板块”。加强各类金融机构集聚,推动一批具有较强资源配置能力的金融机构快速稳健成长。培育壮大民营银行、融资担保、金融租赁、商业保理、地方资产管理等地方金融组织,引进各类股权投资(管理)机构等金融机构来新昌设立法人机构,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发起设立供应链金融机构,建立投、保、贷、租一体化的综合金融供给体系。继续实施上市梯队战略,把行业龙头企业、地方支柱企业、高新技术和高成长性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同时积极备战科创板。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鼓励本地优势企业在新昌建设总部经济大楼,培育发展总部经济。大力引进制造业、金融、贸易、航运等“传统”优势行业的总部机构,注重引进信息科技、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新兴领域的总部机构。建立总部企业库,建设迎合总部机构需求的Office-Park、SOHO总部基地等总部型物业。大力发展广告、会计、法律、投资评估、管理咨询、创意设计、研发策划等智力型服务业,为金融与总部机构的发展提供配套产业支撑。
(3)空间布局
聚力建设金融商务区。发挥嵊新高铁枢纽区位条件,围绕嵊新高铁枢纽,推动南岩高铁链接片区建设,加快谋划建设总部、金融等为主的金融商务区,打造集企业总部、研发设计、酒店会务等于一体的TOD式城市新区。
(三)提升发展四大生活性服务业
1.健康养生
(1)发展思路
依托新昌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条件,面向长三角养老服务市场,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建设长三角诊疗康复护理中心、生态养生养老中心、户外运动健身中心,将健康服务业培育成为新昌经济增长新引擎。到2025年,基本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
(2)发展举措
推动生物医药企业向健康服务延伸拓展。支持和鼓励本地生物医药企业发展中医保健、健康管理、医疗美容等健康服务和基因检测、干细胞研发应用等高端医学服务,延伸产业链。扩大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母婴护理、家庭护理等护理服务供给,高质量发展中医药、全(专)科医疗、健康管理,满足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打造健康服务平台载体。建设医养小镇,依托羽林街道中药材种植、生物医药企业集聚等优势,规划建设医养小镇,发展健康咨询、健康体检、高端医疗服务等健康服务。布局体育小镇,围绕沙溪骑行小镇、镜岭运动休闲小镇、沃洲航空小镇、东茗旅游风情小镇、儒岙诗路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融入体育元素,布局建设一批体育基础场馆设施,建设体育运动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