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学校要配齐配强体育与美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与美育课程。学校体育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办学条件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和美育评价体系普遍建立,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学生身体素质、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
第六章 重构办学模式 打造美好课堂
第一节 推动未来课堂变革
把握“未来教育”建设要求,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美好教育改革。围绕构建“问题系统”,做好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突出常规建设主题化,鼓励学校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课程。大力推进课程结构优化、内容扩充、形态重构与过程监测。打造“瓯越特色课程”,推进学前“游戏化”课程、中小学“部落化”课程。采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共享优质学校课程资源、政府购买社会优质科技教育资源等方式,实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共创、共生。重视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推进一批课堂改革项目落地,打造学生课堂学习共同体。推行课程菜单,学生点单,打造课程超市,创建学生社团。形成覆盖全体学生、涵盖学科课程和自主学习的泛在学习资源中心。
强调教学策划和课堂设计,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设计。全面推进“问题化学习”为主线的“未来课堂”变革,培育学生的高阶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宗旨。以创建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为契机,加强区域大数据建设和利用,探索“互联网+”开放教学新样态。建立个性学习工具共享机制,深入打造中小学生在线答疑平台、名师大讲堂等全天候云端学习平台,形成“优质课程在身边”移动化教育格局。推行大集体备课,以“课题群落”形式推进课堂研究,提升瓯海教育科研品牌的首位度。
大力探索“作业革命”,优化作业设计,变“题海战术”为“靶向作业”。建设“布置-答题-批改-反馈”一体化精准作业平台,实现从统一作业到个性化的分层作业。加强作业规范,提高作业质量。推出作业批改双评价制度,即正确率和书写整洁度。加强命题研究,以“精准作业”逐步推动“精准教学”。
第二节 推动仿真实训变革
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化、融合化、数字化、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生态系统。开发智能化实训资源,设计虚拟仿真实训课程,实现实习实训“看得见、进得去、能操作、可再现”的目标。基于大数据的实训教学评价,鼓励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和自主学习。建设职教数字化平台,促进校企之间专业、师资、人才需求等资源共联共建共享。培育一批校企双元师资团队,激发校企教研活力,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改革。义务教育阶段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沉浸式课堂,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下模拟物理、生物、化学不同环境展开实验。职业教育阶段选择与我区发展战略和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专业进行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紧密结合专业特色和行业产业发展最新成果,对接企业生产服务智能化流程,加快专业、课程和教法改造。
第三节 推动终身教育变革
利用云服务技术搭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深入推进终身教育机制改革,完善全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城市。扩大“线上+线下”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帮助个体探索多样化的职业路径,重塑技能以适应经济变革的要求。有效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构建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教育并重、职业教育和开放教育有机融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衔接的开放大学办学系统。完善区级、镇街和社区三级社区教育网络,整合高校、职教、电大、成教等各类教学资源,推进老年远程教育全覆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加快建设学分银行服务网点,实现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推进不同在线平台衔接,提供海量学习资源,共享在线资源,融合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打造更加开放、有序的社会培训市场,促进社会培训产业健康发展,满足市民多样化的培训需求。探索全龄化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全龄化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区域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沟通和衔接,营造崇尚先进、学习楷模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治理新模式。
第七章 重构教育生态 成就美好教师
第一节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完善师德规范,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遵循“以师为本”的发展理念,将“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要求落实到师德教育全过程。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全面开展“思想筑基、师德铸魂”专项行动,不断创新“师德健康码”应用管理,建设“优师+良师”师德建设专家库和优质师德教育数字资源库。强化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
第二节 加大教师引培力度
拓宽引才渠道,创新引才路子,向全国引才。进一步提高人才待遇,加大人才奖励。充分利用均优和温大两大平台,全职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打造高端新校。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按需引才,做多做强,建立客座专家队伍。进一步优化人才考核引进程序,实行“全年报名,季度考核,分批引进,集中办理入职手续”,择优引才。
到2025年,再全职引进第四类及以上教育高层次人才60名,力争引进第一、二类人才数占比35%左右。
第三节 拓展教师研修交流
加大教师研修力度,推进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借力师范院校和引进省内外优质培训资源,有效提升我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水平。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素质能力。完善中小学教师海外研修、访学制度,加大中小学教师国(境)外交流研修力度,实行教师参加经批准实施的出国(境)学习交流活动,不计入区内和个人年度因公临时出国(境)批次限量管理,出访团组、人次数、经费单独统计,所需经费在教师培训经费里列支。进一步加强各类学校与国(境)外中小学交流、省“千校结好”、国(境)外师生来瓯访学研修等工作。做好各类学校外教聘用工作。
“十四五”期间,全区中小学教师赴国(境)外研、访学研修人数达200人,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与海外学校结对数达30所,其中特色校达10所;年度交流互访学生数100人;聘请外教学校达10所,外籍教师数达60人。
第四节 实施未来教师行动
建立网络化、数据化、“全链条”师资管理和培养平台。成立未来教育技术学院,构建“一平台四能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实施瓯越教育人才培养提升第二轮行动,实施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优化教师分层分类培养机制。实施“教师培名、校长培优、专家培尖”计划。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进一步优化校长培训顶层设计,为瓯海区名优校长指派优秀专家结对指导,举办骨干校长培训班,打造“未来教育家型”校长队伍。每年推荐5-10名校长到市内外其他优质学校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