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对于“创新之区、未来之城”为定位的南部新区,既是温瑞平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载体,也是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的主阵地,集聚了全市从幼儿园到大学阶段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创建一批教改示范学校,筹建温州中学附属初中,引入品牌民办培训机构,共同创建“未来学校”建设样板,打造南部新城教育制高点,创成环大罗山科创大走廊的教育高地和温州未来城市发展的主阵地。

  对于“城乡融合、全域振兴”为定位的泽雅、丽岙、瞿溪等区域,要加速推动普惠性幼儿园、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和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等级学校的建设,实现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对于“区域联动、科创驱动”为定位的温瑞大道沿线,要加大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校企合作网点布局,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推进沿线特色小镇、小微园、科技园、总部园发展建设。

  对于以南湖未来社区为典范的未来社区项目,要提升教育基础设施与社区的布局紧密度。协同其他部门提供“家长无忧”托育服务、“优质规范”幼教服务、“儿童友好”社区生活等“保教融合”幼托服务。大力推动基于智慧教育平台的终身学习模式,建设实现人、物、空间、场景的数字化连接。探索全龄化教育模式,促进教育服务向0-3岁学前教育和中老年教育延伸,满足社区人群对终身教育的美好向往。

  第二节 统筹优质教育资源

  未来5年,瓯海将以成功打造温州“未来教育创新区”为目标,依托温州最具优势的教育资源,全域推进重大项目学校建设和以“校园十景”打造为核心的校园空间重构。

  聚焦瓯海未来城乡发展规划、人口变化形势和未来城区建设方向,建立学前、义务教育招生预警模型。立足区域教育不平衡发展实际,紧抓重点区块攻坚,紧抓要素资源攻坚,紧抓重大难题攻坚。谋划重点板块校网布局,大力推动重点工程项目。

  “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建扩建学校61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7所、小学19所、幼儿园30所,职专、教育教研院(社区学校)各1所及区实验中学综合楼扩建等学校工程,计划总投资约73.21亿元。

  第三节 扩大优质教育覆盖

  围绕中心区、高铁新城、南部新区等重点板块规划布局一批高端基础教育学校,同步抓好郭溪、瞿溪、泽雅、丽岙、仙岩等西部、南部教育提升工程,统筹解决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入学需求和新居民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按照先急后缓原则,重点推进“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中小学校改造”等项目建设。坚持配套幼儿园与住宅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聚焦解决热点板块学校、幼儿园建设问题。落实农村薄弱幼儿园改造提升工程。通过居住区配套、城市更新配建、土地整备新增用地建设、租赁或改造其他建筑物等方式,积极挖掘教育资源,扩大资源总量,提升和完善教育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

  第四节 重视特色文化引领

  推进“打造校园十景”专项行动,统筹土建、装修、景观、智慧校园和学校文化的一体化设计与建造,凸显空间环境的育人功能。在校园环境和教学空间设计中融入瓯越文化、山水资源、历史人文、自然肌理和企业家精神等要素。推动落实“美好校园”空间建设十条举措。开发校内研学基地和研学场馆。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加强生生互动、师生联动,形成人文化、生态化、智能化、课程化的开放空间。

  第五节 推动智能化+变革

  加快教育“数字大脑”建设,实现“精细诊断、精准教研、精准教学、个性学习”。开发个性化的学习功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推送和错题温习库,实施个性化的分层作业和“靶向作业”。加大交互式教学设备的投入力度。借助云平台开展业务管理、决策支持、监测监管、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安全风险防控等应用,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创建“钉钉未来校园”,构建智慧课堂,创设虚实统一、人技一体的未来教学环境,构建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创客教育。建立由学校法人代表或校长负责的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实施云教研、云师训、共享科研等协作研训新范式,共享名优教师智慧,加快构建全覆盖教育研修体系,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和教师学习社区。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及评价机制,促进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高质量推进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建设,力争提前创成示范区。

  到2025年,建成市级智慧校园试验校30所,智慧教室100个,智慧录播教室(校园电视台)280个,基于瓯海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教师空间覆盖率达100%,建成创客空间(基地学校)70个,精品微课超12000个。为师生提供优质的在线学习精品课程,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体系,教育信息化水平处于全市领先地位。

  第四章 重构治理模式 实施美好治理

  第一节 优化学校治理体系

  深化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激发办学效能。大力推进管办评分离,加强校长职级制、教师“区管校聘”等制度建设,赋予学校和校长在教育教学、进人用人、绩效分配等领域更多自主权。结合“基层减负”,合理缩减对学校的各类不必要检查评估、考核评价,把教师从无关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上来。实施“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行动。完善教育执法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法定约束。

  第二节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构建规范教育投资机制,制订优惠政策,支持采用“PPP模式”引入民间资本投资办学,鼓励民间资金以多种方式进入不同层次教育领域,积极统筹运用各级各类社会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方式捐资、出资办学,参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学校运营管理和提供课程资源开发等。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学校法人结构,允许公私双方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利用温商回归、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温州现代都市新区建设等契机,推出高层次教育引资项目。优先安排教育用地,鼓励民间资金兴办教育。鼓励企事业单位、慈善组织、基金会、公民个人资金向区人民教育基金会捐款,有效补充我区财力对教育的投入。

  到2025年,通过校地和校企合作,每年创成省市品牌学校5所以上。

  第三节 打造智慧教育联盟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长远、统筹规划。以数据化、智能化、智慧化、资源化和场景化为行动指南,深化教育战略合作。创建品牌集团校,以“公办园+”方式组建全覆盖学前教育发展联盟,以“品牌园+”方式组建集团幼儿园,实施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战略规划、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教师培训、人才培养、教育评价等方面的服务,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作用和品牌带动作用。贯通用人机制和运行机制。尊重和落实学校的自主办学权,激发办学活力、凝练办学特色。通过提高公用经费、优化编制和设立初中教育质量奖等举措,继续加大资源支持。加强教研联动,促进联盟内部深度融合,不断缩小校际差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