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慈溪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

  10.游泾江流域综合整治工程:游泾江全线6.5公里实施疏浚,新建生态护岸、改扩建阻水桥梁等。

  11.翁家浦拓疏工程:拓疏翁家浦全线5.53公里至40-60米宽,十四五期间对老国道至规一路0.9公里及规四路至沈海高速1公里进行拓疏,拓宽河道至平均40米,河道红线宽90-100米。

  启动前期谋划和储备项目:

  12.高背浦拓疏工程:起于杜湖水库中门闸,止于九塘,工程全长14.9公里,其中外杜湖中门闸至八塘12.7公里,拓宽至80米,八塘至九塘2.2公里,拓宽至110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河道土方疏浚约400万方,护岸工程约30公里,跨江桥11座及配套机耕桥、路、涵管、绿化等。

  13.东横河(胜陆高架至余慈界)拓疏工程:拓宽东横河胜陆高架至余慈界共11.3公里至规划宽度,新建余慈交界节制闸及配套设施等。

  14.拟建机场“跨十塘”工程:新建机场北侧十一塘标准海堤6.9公里,加固十塘海堤7.3公里;新建调蓄池工程,开展场坪土方吹填576万方;重建徐家浦和淞浦十塘闸,拓宽并新开淹浦3.4公里面宽110米,新建淹浦十一塘闸总净宽28米,拓宽九塘横江4.28公里面宽110米,按规划实施高背浦八塘至九塘段1.8公里面宽110米。

  (二)“水资源配置网”强保障

  基于全省降雨同频性,若发生系统性干旱(如2020年10月至年底发生的干旱),外来引水限供是必然趋势,必须从系统性层面和战略性层面进行水资源挖潜。

  稳步推进续建项目进程:

  1.慈西水库工程:新建占地20700亩,坝长15公里,兴利库容5500万方,总库容6400万方的慈西水库,保障杭州湾新区及慈溪水资源供应及浙东引水接纳。

  有序开展新开工项目:

  1.慈溪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一期工程(邵岙水库分洪联调工程):联通邵岙水库和上林湖水库,新增引水隧洞2.6公里,溪坑0.8公里,新增年均供水量395万方。

  2.慈溪市宁波至杭州湾引水配套工程——梅湖水库扩容工程:水库加固加高4米,湖心岛开挖,美丽河湖配套道路提升改造,增加水库总库容1052万方。

  3.慈溪市外杜湖水库清淤扩容工程:清淤土方440万方,相应增加总库容440万方。

  4.慈溪市里杜湖水库清淤扩容工程:清淤土方85万方,相应增加总库容85万方。

  5.饮用水源保护工程:开展水库水质保护、水库护栏隔离等工程,确保饮用水水源及河网水质达标。

  6.配合住建部门提前启动做好境外汤浦、梁辉水库引水的合同续签工作。

  启动前期谋划和储备项目:

  7.新安江-前湾新区管网引水:从新安江-前湾新区管网引水,将慈西水库作为接纳体,功能定位饮用水源水库,预计供水能力达到20万方/天。

  8.丽水至前湾新区管网引水:谋划丽水滩坑水库引水至宁波葛岙水库,再由宁波管网加大对前湾新区统筹力度。

  此外,积极推动我市水资源列入省级、宁波市级水资源统筹,努力争取省“十四五”水利规划中,环杭州湾南翼新区供水一体化工程早日启动。

  (三)“幸福河湖网”优环境

  根据省委提出的“大力推进幸福河建设”战略部署,突出重点,河湖统筹,有序将我市“三横十一纵”骨干河道建设成为“平安、健康、宜居、富民、文化、和谐”的幸福河,打造美丽河湖风景线、滨水绿色产业发展带、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网。

  稳步推进续建项目进程:

  1.慈溪市中心城区防洪排涝二期工程:新建城区1座闸站、7座节制闸,改建闸站1座。

  2.断头河打通工程:打通十塘横江、森林公园片区河道断头河。

  3.河道保洁、清障等:常态化开展河道保洁和清障等工作。

  有序开展新开工项目:

  4.美丽河湖及片区创建:郑徐水库和潮塘江等20个美丽河湖及片区创建,结合重点工程建设及产业发展,打造美丽河湖风景线、滨水绿色产业发展带、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网。

  5.河道整治轮疏工程:河道整治疏浚每年约130-140公里。

  6.慈溪市徐家浦(九塘—十塘)及三塘横江北岸(蛟门浦—淞浦)河道整治工程:整治徐家浦九塘~十塘段河道长度共计2.902公里,整治三塘横江(蛟门浦—淞浦)段河道长度共计9.605公里。

  7.慈溪市龙山镇五塘横河拓疏工程:东起所城路,西至蓬苑路,全长1公里,拓疏净长0.87公里,河宽由现状12米拓疏至60米。配套节制闸新建和泵站改造等工程。

  (四)“数字赋能网”强监管

  以数字水利为抓手,加强水行业监管转型提能速度,提升数据、业务、管理、服务全流程效率,为城市大脑建设提供“水利方案”。

  稳步推进续建项目进程:

  数字水利建设:1.数字水利建设方面。根据《慈溪市数字水利总体规划》,按照水利业务数据化、水利数据业务化原则,完成数字水利大框架构建,形成“一张智能感知网、一朵基础设施云、一个数据中心、一张水利专题图、一个数字水利门户、一套保障体系、N个数字化业务应用系统”的“6+N”格局。2.水文补短板方面。开展水文监测站网建设与能力提升工程,全市雨量站密度由18平方公里/站增加到14平方公里/站,在主要水库、主要入海口河流的水位站、流量站、潮位站广覆盖。

  五、水利管理

  构建风险可控、供给保障、生态绿色、智能高效的水安全保障网,不仅要靠坚实的工程基础,更要靠健全的水利体制机制体系,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管理,重点任务包括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探索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深化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提升水利行业监管服务能力、强化水利法治建设和科技创新等方面。

  (一)水资源管理

  1.深化落实水资源总量控制,强化全市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实行城乡一体化供水。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全面加强对水资源取、用、耗行为的动态监管,落实取水许可限批制度。

  2.严格贯彻执行《慈溪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节水型社会长效机制。在农业领域:在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同时推广畜牧渔业节水、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在工业领域: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推进工业节水改造优化,重点抓好高耗水行业节水,推动东部及周巷污水厂中水回用,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着力抓好各类工业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在城镇生活领域: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控制供水管网漏损率,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大力推广公共领域节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7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