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新开工
项目
26 美丽河湖及片区创建 郑徐水库和潮塘江等20个美丽河湖及片区创建,结合重点工程建设及产业发展,打造美丽河湖风景线、滨水绿色产业发展带、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网。 2021 2025 2 2 市水利局
27 河道整治轮疏工程 河道整治疏浚每年约130—140千米。 2021 2025 1.5 1.5 市水利局
28 慈溪市徐家浦(九塘—十塘)及三塘横江北岸(蛟门浦—淞浦)河道整治工程 1.整治徐家浦九塘~十塘段河道长度共计2.902千米。建设内容包括:(1)格宾挡墙:共计长度5450米,(2)九塘—十塘两岸水土保持绿化带:共计面积16435平方米,(3)防汛机耕路5575米。2.整治三塘横江(蛟门浦—淞浦)段河道长度共计9.605千米。建设内容包括:(1)对坍塌的格埂式护坡进行平整清理后,在其上铺设30厘米厚大片垫层及10厘米厚C25砼基础;(2)在C25砼基础上设置格滨当前,顶高程为2.10米,(3)在挡墙外侧铺设片石护坡,石渣护坡下采用碎石填塞,(4)并对护岸内侧1.5米范围内的绿化带进行修复,共计面积14013平方米。 2021 2022 0.32 0.32 市水利局
29 慈溪市龙山镇五塘横河拓疏工程 五塘横河拓疏工程东起所城路,西至蓬苑路,全长1000米,其中灵峰浦和灵峰路段长130米已建设完成,因此本工程拓疏净长870米,考虑到老灵峰浦东段未实施,排涝方式利用现有老灵峰浦东泵站,因此泵站以东至所城路暂缓实施,长70米,待东侧区块前期工作完成后实施。河宽由现状12米拓疏至60米。配套节制闸新建和泵站改造等工程。设计河底高程—0.7米。 2021 2022 0.4 0.4 龙山镇、
市水利局
小计 6.53 6.07
四、“数字赋能网”强监管
(一) 续建项目
30 数字水利建设 1.数字水利建设方面。根据《慈溪市数字水利总体规划》,按照水利业务数据化、水利数据业务化原则,完成数字水利大框架构建,形成“一张智能感知网、一朵基础设施云、一个数据中心、一张水利专题图、一个数字水利门户、一套保障体系、N个数字化业务应用系统”的“6+N”格局。2.水文补短板方面。开展水文监测站网建设与能力提升工程,全市雨量站密度由18平方千米/站增加到14平方千米/站,在主要水库、主要入海口河流的水位站、流量站、潮位站广覆盖。 2019 2025 0.7 0.7
小计 0.7 0.7
总计 263.15 53.57
七、环境影响评价
为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规划提出了十四项重点水利工程。规划实施后,将构建风险可控、供给可靠、生态绿色、智能高效的现代化水安全保障体系。规划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能源等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规划工程建设可能对局部区域带来不利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水利工程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陆域水循环过程、江河湖海水文情势和水动力条件,对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湿地资源、自然景观等造成影响。同时,工程建设具有占地多、动迁数量大等特点,政策处理难度大,可能会诱发一些社会问题;水利工程施工期间废水、废渣的排放以及施工噪声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带来一定影响。为此,要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周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依法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强化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根据生态环境对规划实施的响应及时优化调整实施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免规划实施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
(一)坚持绿色发展
加强流域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严格执行“三条红线”,维护江河湖库合理水位。坚决避免束窄河道、占用水域、渠化河流的倾向,尽量保持河流、岸线自然形态,提倡采用生态型治理措施,并注意与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的协调。
(二)加强对实施工程的生态管理及监测评估
工程选址(线)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的约束和限制,对直接影响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和重要目标项目,优化调整规划项目布局和选址。加强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和重要目标监测与保护,及时掌握环境变化,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加强规划实施的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针对可能发生的重大环境风险问题,制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应急管理措施。
(三)节约利用资源并妥善做好政策处理工作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尽可能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优化工程设计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土地尤其是耕地占用和拆迁人口数量,充分听取各方意见,依法依规、深入细致做好政策处理工作。
(四)用法律和制度保护水生态环境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强化行业监管,严格项目审批,严把环保准入关。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做好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的全过程环境监管,强化验收环节的管理。
八、保障措施
“十四五”时期,水利建设任务重、投资规模大、改革管理要求高,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以期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必须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
根据发展目标,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晰事权划分。市、镇二级水利部门要层层分解规划的目标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列明任务表、路线图、责任单,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将主要目标指标纳入政府工作目标体系,建立健全问责制度,严格目标考核。
(二)拓宽投资来源,确保资金安全
及时了解中央、省、市资金投向,做好前期工作,发挥区域优势,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倾斜支持。镇级财政要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债券、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专项贷款、一般性贷款、过桥贷款、金融债券等资金,解决建设资金;扎实推进实施水利PPP项目,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水利建设,政府与市场两手协调发力,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资金运行内控机制,增强审计、稽查和检查的力度,确保资金安全。将“十四五”重点水利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加强土地要素保障。
(三)提升服务能力,增强队伍建设
探索水利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新机制,大力实施和推进水利人才战略,不断创新水利人才培养开发、考核评价、选拔使用和引进发展工作机制,健全水利人才向基层水利流动、向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在水利一线创业的激励保障机制,为水利人才队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四)创新水利科普,增强社会自觉
宣传水利、水文和水环境科普知识,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教育,通过每年组织“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土保持法颁布纪念日”等集中宣传节点,使社会公众更加了解水利,爱护水利工程设施,增强社会自觉及监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