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慈溪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

  新增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面积 17.5万亩 达到

  水资源

  开发

  利用与保护 供水

  能力 总体供水能力 3.85亿

  立方米/年 提前完成(已达4.44亿立方米/年)

  饮用水供水能力 1.45亿

  立方米/年 达到

  从宁波大管网引水 ≥15万

  吨/天 提前完成(实际已达18万吨/天)

  新增境外引水调蓄库容 9670万

  立方米 滞后(慈西水库建设

  政策性影响)

  分质分类供水 积极启动伏龙湖工业用水项目 实现工业供水 达到

  水域保护 平原水面率 4.5—5% 提前完成(实际6.9%)

  水土保持 开发项目水土流失治理率 >95% 达到

  水环境与生态治理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水量 <35立方米/

  万元 16.47立方米/万元

  城镇污水处理率 75% 70%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100%

  河道水质消除发臭、发黑现象 基本消除

  滩涂综合开发利用 完成围涂面积 2.96万亩 政策性因素未能达到

  新开工围涂面积 4.44万亩 政策性因素未能达到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 完善调整 境外引水流量水质实时监测站点 4座 完成

  水文站布置 新增河网水质监测站点 10座 完成

  数字化建设 水利工程数字化管理覆盖率 100% 100%

  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技术人员比例 ≥75% ≥75%

  大专以上人员比例 ≥60% ≥60%

  (三)面临形势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位,对水利工作作出重大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就水利工作而言,“十四五”时期,我们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工作: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水安全战略谋划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谋划一批治水重大举措,打造一批水利标志性工程;二是充分发挥水利对国家重大战略和慈溪市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三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解决好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让水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四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为水利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加大水资源节约保护力度,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幸福河;五是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建设智能化水利基础设施,打造数字水利行业标杆市,不断提升水管理服务水平。

  (四)存在问题

  对照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对防洪安全、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和水治理能力的期盼,我市水利工作依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水安全保障压力依然较大。

  1.防洪减灾体系还不够完善,与更高标准的水灾害防御要求不相适应

  我市处于杭州湾自然淤涨型岸滩,目前出海排涝闸浦梢淤积速率普遍加快,境域涝水北排面临严峻挑战,防洪减灾体系与更高标准的水灾害防御要求不相适应。

  (1)防洪排涝工程难以满足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骨干河道建设进展不平衡不充分,已建成的骨干河道多集中在八塘以北或新的围涂区域内,整体呈现“北部基本完成,中部进展缓慢,南部基本没动”的格局,骨干排涝体系尚未完全形成。

  东河区北部纵向骨干河道已基本成形,东部三塘横江还剩最后4公里,随着镇龙浦、灵峰浦、徐家浦纵向骨干河道的完工,极大地提高了东河区外排能力,解决了东河区北部地区的排涝问题。但由于三塘横江以南河道均未建设,南部小区域低洼地特别是杜湖水库北部、掌起镇南部遭遇暴雨易受淹,限制了排涝能力的整体提升。

  中河区八塘横江以北排涝河道基本建成,纵向骨干河道与横向汇流河道却没有一条全线贯通,中河区排涝路径最长达40公里,目前中河区北部外排能力较好,基本满足了北排的要求,中南部城镇密集处,未建河道面宽远未达到规划要求,排涝不畅,导致整体排涝能力不高,尤其是城区部分区域和匡堰、横河二镇的东横河以南地区(含人民闸下游片姚江水系)依然经常受到洪涝水灾威胁。

  西(西北)河区横向汇流河道三塘横江、八塘横江的建设完成,中南部的涝水多汇流至陆中湾外排,河网水量大,调蓄能力强,但周巷镇城区部分地块的排涝能力仍较弱,急需实施骨干排涝河道周家路江(建塘江)拓疏工程,促使西河区排涝能力的整体提升。

  部分区域河道存在断头河、卡脖子河的情况,防洪排涝尚未达标;部分山塘水库、水闸需对标进行除险加固综合整治,山区小流域防洪标准较低,部分镇村存在山洪灾害威胁;沿海出海闸浦梢淤积速率快,严重影响排涝效益。

  (2)非工程措施建设尚不完备。水利社会化管理能力薄弱,市场机制的作用还未在防灾减灾中得到有效的发挥,公众防汛防台意识欠缺、能力不足,未能形成全社会参与治水的良好氛围,对洪水风险的管控能力相对薄弱。

  2.水资源总量仍显不足,对外依存度偏高

  当前我市新老水问题复杂交织,水安全压力不断增加。我市历史上的水问题主要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和自然禀赋不足带来的洪涝干旱灾害。从新问题看,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认识不足,发展中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造成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不断累积。

  (1)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根据《宁波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到2020年,我市优质水缺口约为3000万方,一般水资源缺口约为6000万方,缺口水量均通过境外引水解决,目前境外水源引水量占全市总供水量50%以上,境外引水日供应量可达26万米³/天,其中曹娥江引水已成为我市饮用水备用及农业环境用水供给的主要境外引水保障。由于境外引水未确定水权,而且存在供给不稳定、线路长、管线单一、管理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引水线路又穿越上虞、余姚北部、杭州湾新区,引水调度及水质保障难度大,一旦供给水源出现问题,将对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造成严重的影响。

  (2)节约用水任重道远

  ①节水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推进落实,虽逐步强化了水资源管理,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或工作方案。但受现有水资源管理能力、投资水平等限制,节水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公众节水意识不强,人为造成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节水空间较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7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