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

  专栏1: 先进制造业集群人才培养工程

  智能装备(气动)。包括基础材料、设计、工艺、软件、检测认证等关键核心人才,以及模具、轴承、电机、液压件及泵阀、气动元件、密封件、紧固件、锻铸件、粉末冶金等关键基础领域专业人才。鼓励奉化院校设立关键基础件学院,面向伺服电机、减速器、轴承、液气密等重点领域设立专业课程,加快人才培养。

  智能家电。包括智能家电研发、物联网应用开发、软件开发、机械结构工程等相关设计研发和技能人才,以及安装、实施和售后支持人才。

  时尚服装。引进培养一批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面料采购、电子商务等运营管理人才;培育壮大一批时尚博主、网红直销人员、专卖店店长、导购、店铺策划等专业引流、营销人才;集聚提升服装设计、服饰产品开发、红帮裁缝等高级设计开发人才。

  汽车零部件。包括整车总装、汽车后市场、新能源汽车等相关人才,以及车身设计工程、动力总装工程、汽车零部件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设计研发、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研发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生命健康。集聚生命健康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团队),大力引进培育生物技术、健康管理、医学工程、医疗服务、信息工程服务等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系统引进培养大规模的交叉学科人才。

  电子信息。加快引进培养一批集成电路、光学电子、汽车电子、智能电子产品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队伍。

  新材料。包括金属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磁性材料、海洋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石墨烯等人才队伍,以及智能材料、3D打印材料等新兴领域的人才队伍。

  新能源(节能环保)。包括高效电光源及节能灯具、高效节能输配电设备、高效节能电机和高效节能通用设备研发及专业技术人才,水工艺设备、先进环境保护专用设备和环保药剂及材料专业人才,以及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城市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再生利用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等相关人才团队等。

  2. 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聚焦智慧物流、现代金融、创意设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以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健康服务、体育产业和教育培训业等“幸福产业”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加大相关人才(团队)引进培养力度,为“十四五”期间服务业倍速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实施服务业百名领军人才引进工程,引育百名贸易物流、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健康服务、创意设计等领域领军人才。结合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要求,建立健全服务业人才信息库,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创新服务业人才评价与支持标准。

  专栏2: “幸福产业”人才培养工程

  旅游产业。一是各级旅游行政部门管理人才;二是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包括旅游职业经理人、旅游饭店高级服务人才,以及旅游策划、景区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旅游电子商务、宣传营销等人才;三是高素质导游人才、相关行业的服务人员、对接“一带一路”国家的小语种导游人才。四是旅游教育人才,包括旅游专业师资队伍、专业旅游培训团队和讲师等。到2025年,旅游业从业人员达到5000名,每年培训旅游专业人才200名。

  文化产业。一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建设一支既熟悉文化产业发展又具备创新经营能力的复合型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是创意设计人才,包括广告业、软件开发、工业设计、动漫及游戏设计服务人才团队;三是数字内容产业人才,包括数字出版及技术开发、网络影视及数字音乐创作人才,以及编辑策划、视频制作、新媒体运作等紧缺型数字传媒人才和团队;四是影视演艺人才,包括青年导演、编剧、后期制作、策划、宣发、演艺创作等人才及团队等;五是工艺美术人才,包括奉化布龙、朱金漆木雕、骨木镶嵌等各类非遗传承人等。到2025年,培育200名文化产业专业人才。

  健康服务。一是健康养老服务人才,包括老年康复护理、老年保健技术人才,老年护理、慢性病管理、中医保健等人才;二是健康管理人才,包括心理咨询和治疗人才、专业护理康复人才等;三是养生保健人才,包括康复保健师、营养师、中医推拿、针灸等方面人才。推进健康服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到2025年,每万老年人拥有执证养老护理员达到30人。

  体育产业。包括优秀青年运动员、体育指导员,游泳、马术、跆拳道、空手道、击剑等领域的专业教练和退役运动员(编外教练);加强青少年街舞、舞龙人才(项目)培养。到2025年,注册青少年运动员数量达到2600人,向省级运动队输送12名优秀后备人才;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000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4人。

  教育培训。包括早期教育、艺术体能、游学营地、线上教育、成人语培、技能培训等相关人才。

  3. 保障乡村振兴人才供给。探索将农业领军人才列入“凤麓英才”计划等相关人才计划,采取“人才+项目”“人才+基地”模式,在科技项目和产业带头人培育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奖励。推动人才上山下乡,引导支持农村带头人、农创客、乡贤、高校毕业生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完善农业农村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专项经费投入,放宽岗位设置比例,对专业性强的单位在岗位高级人才聘用比例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加强对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和推广服务团队建设力度,继续做好高质素农民培育工作。提升“青创农场”平台能级,加大懂技术、善经营的“农创客”“青创客”等“新农人”培育力度。

  专栏3: 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

  农业科技人才。重点培育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和乡土专家“两支队伍”,争取培育百名以上各产业的农民“土专家”。继续开展农业农村领军拔尖人才培育,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程,每名农技人员达到每年90学时继续教育目标。加快农业农村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引进,补充和稳定镇(街道)基层农业推广队伍真正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十四五”时期,保持正、副高、中、初级农技人员5%、20%、50%、25%的比例,农技人员平均年龄下降3-5岁,在编在岗、专业对口率提升。

  农村实用人才。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农村青少年的农村实用技术教育,每年培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800人左右,开展各类使用农业技能普及性培训1000人次以上。围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乡村文创、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加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人才队伍培育。

  创新创业“新农人”。集聚一批“农创客”“新农人”,积极扶持和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争取每年引进培育农创客人才30名以上。

  农村社会基层治理人才。引进培养农村基层“领头雁”,深入实施“乡土人才回归”计划,发动引导讲政治、有本领、肯奉献、有情怀的经商办企、购销大户、两新组织管理人员等乡贤能人回村任职、反哺家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5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