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建德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3.建构渠道宽、沟通畅的“职业体验平台”

  协同参与航空小镇建设,建好航空产业学院,加大投入更新教育教学资源。扩大航空产业学院开放办学及资源平台共享水平,建立航空小镇综合体验区,形成聚合效应。

  借助学校数字平台,开发选课小程序,实现信息通畅交流,模块自由组合,实现职业体验区域全覆盖。

  【项目六】17度文化浸润工程

  按照建德“地域、生情、师道”的文化设计要素,全面梳理、顶层设计、系统建构学校“17度徽章”特色文化。充实完善学校文化SIS系统:VI视觉形象系统、MI制度理念系统、BI师生行为系统。构建“文化-素养-课程-项目-评价-特质”的校园文化体系,彰显学校办学软实力的文化品牌。

  系统打造各个学校“17度徽章”特色文化的VI系统,投入专项资金,通过建设文化广场、打造文化小品、建立文化长廊、营造团队文化等项目,突出文化标识、强化文化主题、彰显文化内涵。

  结合学校现代治理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学校文化的MI系统和BI系统的建设。建立健全体现学校文化精神内涵的制度理念系统,创新建立彰显建德学校文化精神特质的师生行为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时期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大数据和信息技术运用为支撑,健全完善师生评价体系,从而真正实现以文化人和文化引领。

  (二)重大平台:推进“建德职教数字大脑”,打造“数字校园3.0”

  “数字化”作为产教融合的特色方向,可打通育人与用人、企业与学校、学校与社会等多方的信息壁垒。启动“建德职教数字大脑”平台,力求在“十四五”末成为浙江省职业教育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特色鲜明的典型。

  “职教数字大脑”平台,主要围绕着“产业-职业教育良性互动”这一范畴,以“信息平台”为纽带,以实现校企“双赢”为宗旨,以企业和学校合作创建“仿真学堂”为平台,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职教数字大脑”平台的主要载体是校企共建“数字校园3.0”,企业提供必需的生产设施与设备,精准对标“产业数字化”形成特定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派遣“智能制造、数字技术”方面的技术专家参与共建及部分教学任务,充分利用数字媒体实时联通“产业学堂”和企业生产情境,为职业学校教学提供广阔的虚拟空间。学校为“数字校园3.0”提供场地并承担管理之职,以专业设置对接产业“数字化”现状、课程内容对接企业“数字化”生产标准、教学过程对接“数字化”生产过程为准则,与企业技术专家共同设计“仿真学堂”的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在“十四五”期间,以加工制造类专业群为依托,大胆充分地将新技术融入专业建设,分别在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和无人机操控与维护、化工分析与检验等专业开展试点与探索。在“十四五”期间,在工业技校和新安江职业学校建设或拓展实训空间,为多个专业“智慧空间”留有充裕的空间,并且尽可能按照“产教整合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思路设计。

  专栏八 新技术融入的综合体:“智慧空间”建设思路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关于大力发展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依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软硬结合、灵活搭配”的原则,以科学有效、稳定可靠的智联网为基础,最大程度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需求,为师生教学、生活、管理提供高效而便捷智能平台。“智慧空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构成:

  聪慧教室:安装由多部音视频播送设备、教室信息采集设备、自主学习资源设备、学习风格和习惯采集设备、学习资源推送设备等设备为主构成聪慧教室的硬件,围绕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打造有利于提升学习效能的聪慧教室。

  智慧实验室:采用实验室无人值守,将日常管理工作交于系统智能管理,实现实验室空调多媒体设备的智能化运行,信息展示系统将实验室实时状态实时展现,能远程实时查看实验室使用状态和远程控制实验室门禁电源空调等等,能进行开放预约提高实验室使用率;

  “职教云桌面”平台:打造具有各学校特色的联通教学、管理、服务于一体的“职教云桌面”平台,实现一个平台可以对所有资源、实验室、终端、实验环境进行统一的远程管理,构建“教、学、训、研、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桌面空间;

  职业教育教学数据沉淀与挖掘中心:对基础资源数据、实验教学数据、学习过程数据、服务数据等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呈现,为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及决策规划提供依据。

  “智慧生活空间”:与市政府合作,全面参与推进航空小镇规划设计建设。通过建设“智慧文化区”、“智慧休闲区”、“智慧娱乐区”等特色区块,打造集机电产业、职业教育、旅游消费、娱乐休闲、康养休闲于一体的风情小镇。通过“大平台”、“融平台”建设工程,将职业学校建设为建德市社区学习中心、资源中心、跨界学习中心、物联网示范中心、未来出行展示中心,打造智慧空间。

  (三)重大改革:深化体制改革,实施“职技互通融合发展计划”

  1.三通模式

  “三通”模式是进一步拓展了我市高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和市场的竞争力,努力形成双学籍、双认证、双证书的三双制度,助力打造一支更高素质、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管理通:学校主动请缨,大胆承责,联结建德市人社局和教育局,助推人社局和教育局签署职技融通备忘录,完成建德市职技融通工作。

  校校通:人社局和教育局共同推动工业技校和中职、高职院校互通融合,共同发展。通过实施联合招生、联合办学、建立学历互通机制等措施,搭建技师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的“立交桥”。

  学习通:建立“双注册”机制为技工学校学生的学历认定和中职学生技能提升提供空间,实现了“1+1>2”的叠加效果。支持技工学校毕业后取得全日制大专学历和高级工及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

  2.长学制培养

  学校与高职院校进一步研讨人才培养方案,优势融合、“职技融通”,开启“高职+技师”的新时代“新工匠”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产教融合、中高职技师学院一体的新型长学制(通航专业、数控专业、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政府、企业、中高职和技师学院几位一体共融驱动,打破3年制中职学历教育限制,构建“多融多维多段多元”人才培养机制,走出一条兼顾学生个人能力发展和建德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成长的长学制办学道路,成为长学制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建德样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94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